施泰因邁爾以色列"走鋼絲"
2015年6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問以色列期間在耶路撒冷大學接受榮譽博士稱號。他對剛畢業的法學大學生說,經歷黑暗之後,我們還是找到了彼此。德國和以色列已深入到對方的心中。他用希伯來語說,"祝你們好運!"並開玩笑道,德國猶太人社區甚至有自己的麵包店,只可惜自己沒辦法評判其味道是否正宗。
施泰因邁爾是在一處競技場發表露天演講,石頭砌成的牆邊,棕櫚樹下,古松近旁,這裡可以鳥瞰耶路撒冷周圍綿延起伏的山巒。施泰因邁爾並沒有太多閒暇欣賞此處的美景,他要在耶路撒冷和拉姆安拉之間做穿梭外交。
巴以都致力於兩國解決方案,但是......
德國外長在耶路撒冷會晤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內亞胡以及總統裡夫林(Reuven Rivlin),並呼籲以色列回到同巴勒斯坦和平共處的"兩國並存"的解決方案上來。自2014年以來,巴以就沒有繼續為此舉行談判,而今年5月,納坦雅胡倾向定居點政策的新內閣組成之後,巴以重啟和平談判更顯得遙不可及。會晤時,納坦雅胡告訴施泰因邁爾,他仍然支持兩國方案的理念,因為"這是我們兩個民族取得長久和平的唯一道路"。
但是,納坦雅胡表示,巴勒斯坦卻離開了談判桌。"去跟巴勒斯坦說,叫他們停止詆毀以色列的宣傳;跟他們說,叫他們回到談判桌旁。"
在拉姆安拉,施泰因邁爾會晤了巴勒斯坦自治機構總理哈馬達拉(Rami Hamdallah)。哈馬達拉也做出保證稱"巴勒斯坦領導層致力於在1967年邊界線的基礎上的兩國解決方案",包括堅持將首都建在東耶路撒冷。
德以關係正在退化
德國艾德諾基金會駐耶路撒冷辦公室主任波謝特(Michael Borchard)說,納坦雅胡的兩國方案內容含糊。在今年3月以色列大選前,他曾發誓,在他執政期間,決不會出現巴勒斯坦國。他的這一表述曾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上台後,納坦雅胡虽低調處理了以上表述,但波謝特認為,以色列不再致力於兩國解決方案在德國"不得到理解"。德國社會對這一方案給予廣泛支持。波謝特對德國之聲表示,"這是兩難境地。一方面,兩國解決方案的談判時間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以色列右翼政府對這一方案並不感興趣。"
曾在2008年-2012年間擔任以色列駐德國大使的本-澤夫(Yoram Ben-Zeev)認為,目前德以兩國的關係正在退化。
"梅克爾同納坦雅胡的個人關係並非理想,雖然還談不上危機,但多年來通過德國和歐盟的機構積極發展雙邊和多邊的努力,現在僅剩下了一點最低限度的信任。"他提到以色列原計劃在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公共交通領域裡讓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分開乘車,後來該計劃沒有實施,"我沒有看到德國的任何一點制裁或抵制行動。這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兩國意識中的共同堅守的使命。"
兩列火車行使的方向不一樣
最近的民調顯示,德以共同的目標正在暗淡。今年1月,貝塔斯曼基金會就德以關係進行了調查,結果只有36%的德國人喜歡以色列人,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超過一半對以色列的印象不佳。另一方面,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對德國有好感,但在18至29歲的年輕人那裡,只有53%的人喜歡德國。
波謝特認為,"兩國目前的關係很好,但前途如何,很難預料。""德國的年輕一代是後軍事主義、後民族主義以及後宗教的。而以色列恰恰是它的反面。兩列火車行使的方向不一樣。"
施泰因邁爾在耶路撒冷演講之前,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做了發言。他說,"除兩國解決方案外,別無選擇。"佩雷斯的講話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全世界在支持這個解決方案,我相信也包括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公民以及議會的大多數。"
即便如此,艾德諾基金會的波謝特並不相信,兩國解決方案能夠在沒有外國施加壓力的情況下得以實現,其中包括來自德國的"合理措施"。去年德國就曾邁出過這樣一步,梅克爾政府為抗議以色列的移民政策,暫時停止了對出口以色列炮艦的政府補貼。
波謝特"絕對反對抵制政策",但他說,"我的感覺是,德國在中東政策上應能更自信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