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來自百度的挑戰與反差巨大的國度

2014年8月11日

《世界報》關注中國搜索引擎百度的誕生和發展,認為這個谷歌最有力的競爭者想成為「新興國家的谷歌」。《新德國》發表通訊員拉夫‧克林格克50年後重返中國的見聞,題為"重返一個反差巨大的國度"。

https://p.dw.com/p/1Csdw
Microsoft Windows Google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文章指出,谷歌在歐洲擁有90%的市場份額,但其全球市場佔有率只有68.5%,競爭者主要來自遠東:百度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18%,超過雅虎(6.7%)和微軟Bing(5.6%)的總和。

文章寫道:"毫無疑問,百度在發起進攻。儘管這個中國搜索引擎18%的市場份額並不足以動搖谷歌排名第一的地位,但是來自遠東的這位新秀在盡一切努力挑戰對手。今年五月傳來百度聘用前谷歌人工智慧研究負責人吳恩達(Andrew Ng)的消息。這位史丹佛大學教授被視為"深度學習",即"人工智慧學習"研究領域的權威,因和同事一起研發出谷歌大腦-用16000台電腦模擬人腦神經網路-而聞名遐邇。因此他加盟百度引起巨大的轟動。"

Andrew Ng Forscher Informatiker Standford
超級大腦吳恩達(Andrew Ng)圖片來源: Jemal Countess/Getty Images for TIME

文章說,百度在擴大其業務範圍,進軍電影界、收購網路影音平台PPS,在好萊塢建自己的電影工作室。此外,百度還把目光瞄準泰國、巴西、埃及等。"這些新興國家擁有利潤豐厚的廣告市場,百度尤其想打入移動廣告業務。國際數據中心(IDC)估計,到2017年,非洲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將擴大一倍。"

文章認為,谷歌在美國和百度在中國的市場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競爭戰場是在拉美、亞洲和非洲。

"谷歌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引入了短程公共運輸的谷歌付款系統。而和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類似,百度計劃將自動化自行車投入市場。工程師們相信,在亞洲擁堵的街道上,自動化自行車是有效的交通工具。郵遞員可以騎它送包裹,父母用它接送孩子,百度則負責蒐集數據。

"《新科學家》一語中的:這家中國搜索引擎想成為"新興國家的谷歌"。百度現在就在一個極度參差不齊的環境下運作-中國東部大城市的技術型用戶和西部教育水準低的農民之間有巨大的鴻溝,這些經驗可以幫助百度提供美國公司不大懂的量體裁衣的服務。"

體制共生帶來了什麼?

Gegensätze in China Symbol
體制共生的中國,貧富差距日漸懸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新德國》報刊登了該報駐法國通訊員拉夫‧克林格克(Ralf Klingieck)在闊別50年後重返中國的所見所聞。1955年至1959年期間,孩提時的他曾跟隨在東德商務代表處工作的父親在中國生活。一下飛機,他就想尋找著名的地標-長城、明十三陵、 頤和園,然而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規模在歐洲無法想像的住宅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和車水馬龍的街道。他曾經住過四年的和平飯店現在只是現代化的、高出一倍的諾富特和平賓館(Novotel Peace Hotel)的附屬建築......拉夫‧克林格克還參觀了上海西北面150公里的張家港。10年前,多特蒙德一家鋼鐵廠被拆卸成25萬噸的零件搬到張家港重新組裝。克林格克在文章中寫道:

"一部份工人來自附近的縣鎮,而大多數來自內地。因為買不起張家港大量新建的樓房,他們不得不先住在簡陋的房子裡,暫時不能接自己的家人。而另一方面,三分之二的新建樓房因為沒有買主而空置,許多工地因此停工。這看上去是一個緊急的問題,因此(接待的官員)也急於打消我們的疑慮。'這些工人通常兩三年就可以存下足夠的錢交首付,剩餘的款可以以很低的利息貸款。'"

文章談到,中國沿海發達城市和內地許多縣鎮的差別以及貧富差距從未像今天這麼大,"但這屬於鄧小平90年代改革引入的以市場政治為指導的實用主義,這和共產黨以強硬手段貫徹自己對領導權的要求一樣,是今日中國的基礎。"

文章接著寫道:"另一方面。幾乎沒有人談馬克思主義。毛依然受到尊崇,但人們卻不談其理論或者毛那些時常帶來災難的決策。而50年前被禁的孔子學說成為了學校的教學內容和許多中國人的精神指南。對孔子和今日黨和國家領導來說,和諧都是最高原則。人類進步與謀取利潤、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水與火的結合有何理論基礎、現實如何運作、給個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想和主人多談談這樣的問題,他們卻予以迴避。鄧小平曾經就這一在我眼裡一直違反自然的體制共生現象表示,'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作者最後寫道,"老鼠到了少數人的手中--以許多其他中國人的辛勤勞動為代價,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引起我的同情。"

編譯:樂然

責編:萬方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