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探訪首批來德中國護工

2014年5月24日

至今年年底,將共有150名中國老年人護理人員進入德國。已有5人先期抵達,並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一個養老院工作。24歲的宋熙(音譯)是其中的一個。

https://p.dw.com/p/1C3Ed
Pflegekräfte aus China nehmen die Arbeit auf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宋熙小心翼翼地將那位老太太坐的輪椅推到飯桌前,把自己的手輕輕搭在她肩上,喂她蔬菜湯。這位年輕的女護理員指著湯裡的綠蔥,問道:「這是蔥,不是嗎?」96歲的海澤(Luise Heise)太太點了點頭。宋熙把調羹送到了她的嘴邊,對她說:「喝一點兒吧。」兩個人都笑了。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水上公園」養老院的這位居民為能給這位24歲的中國女青年提供某些語言上的幫助也感到不少樂趣。海澤告訴說,不久前,她曾請宋熙幫她拉一下鞋拔,起初,對方只投來不解的目光。不過,在日常起居方面,她們之間的交流十分順暢。她說,每一回宋熙來看她,聊上幾句話,她都會很開心。

Altenpflegerinnen für China
德中專家交流老年人護理經驗圖片來源: Forum Berufsbildung/Berlin

宋熙是今年元月作為老年人護理人員來到德國的首批5名中國人中的一個。通過這一試點項目,德國護理業僱主聯合會希望有助於解決專業人員缺乏問題。到今年年底,將有150名中國護理人員進入德國。

來自湖北的宋熙早就希望當護士。她眼睛對著天花板,說道,護士猶如天使,她願意幫助他人。她在家鄉上了5年大學,其中一年在醫院實習。擁有學士學位的她在網路上尋找就業位子,看到了德國的這一機會。

護理業僱主聯合會是在兩年前同德國聯邦僱主聯合會和中國勞動部門共同啟動這一試點項目的。這位中國女青年毫不猶豫,提出了申請。她知道,德國人是很友好的。作為準備,她在北京參加了一個為期8個月的德語培訓班的學習。

Altenpflegerinnen für China
德中培訓老年人護理人員項目圖片來源: Forum Berufsbildung/Berlin

她的很多同學留了下來,在國內醫院工作。宋熙說,在國內容易找到活兒。不過,各地給的薪資差別很大。醫療護理人員平均月薪水相當於600歐元。養老院目前在中國還很少。宋熙說,這一情況需要長時間才會有所改變。在她家鄉,親戚護養老人、病人,那是正常現象,「是傳統」。

雙贏局面

在法蘭克福的私營護理公司庫蘭努姆(Curanum),24歲的宋熙的初始月薪是1900歐元,在通過護理專業人員認證考核後,月薪為2400歐元。

護理業僱主聯合會主席格萊納(Thomas Greiner)說,有成千上萬的人申請參加這一試點項目。他認為,這一機會對中國人很有吸引力,這是一種「雙贏局面」。眼下,德國已缺少3萬護理人員,數量以後還會迅速增加。據他的計算,為填補空缺,理論上,每兩個十年級中學生中就該有一個從事護理職業,而「這是不現實的」。

因此,在中期上,必須也從歐洲境外招募專業人員。中國願意提供,因為該國有大量受到良好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許多人已經在全球範圍工作了。格萊納確信,這一試點項目會取得成功。

Altenpflegerinnen für China
德國護理科學專家在上海作報告圖片來源: Forum Berufsbildung/Berlin

護理問題專家比恩施泰因(Christel Bienstein)則持懷疑態度。私立大學維騰/黑爾德克(Witten/Herdecke)護理科學專業的這位負責人表示,鑑於專業人員奇缺,從境外引入少量護理人員,於事無補。她指出,重要的是,國家應設法鼓勵年輕人從事相關職業,為此,必須使相關職業的工作條件更具吸引力。

不過,宋熙已相當滿意。她已習慣這裡的生活,鄉愁也逐漸減輕。她說,她有時也想念家人,想念自己的奶奶,但養老院的居民們卻給了她某種慰籍。海澤太太如今已成了她的「准奶奶」。宋熙叫她「海澤奶奶」,只要有可能就來看她,聊聊天,開開玩笑。

海澤太太說,宋熙很可愛,她並沒有在宋熙那裡感覺到有太大的文化差異。或許,飲食是個例外。有一回,她試著吃了一次中式晚餐。老人搖著腦袋說:「可怕可怕,只有蔬菜,沒有馬鈴薯,也沒有汁兒」,宋熙則嗤嗤笑了。這位24歲的年輕人或許在哪一天會回中國去。她說:「去照料我奶奶」。

稿源:福音教通訊社 編譯:凝煉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