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數位佔領者
2013年10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972年的華盛頓:有人非法潛入民主黨的總部水門大廈。此事件的背後是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森,他想利用此舉竊聽競爭對手的競選策略。這位總統本人在事情敗露後引咎辭職,"水門事件"也成為美國政治歷史上的一大污點。四十年以來,這個詞一直是政治暴行的代名詞。
只有利益,沒有朋友
近來的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風波迅速被人在柏林冠名為"手機門"。然而誰會把梅克爾手機遭竊聽和當年的水門事件相提並論呢?儘管這種對比其實是合理合法的。在數字化時代,人們獲取訊息時不再需要手電筒和撬棍了。儘管訊息獲取的方式不同,但目標一直沒有改變。
美國人會做一切可能的事,哪怕有些是不道德或者不合法的。他們承認這一點,也承認自己的這一權力要求。這樣看來,歐巴馬首先是該國利益的代表,他也從這個立場出發來看待世界。這和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一樣,戴高樂曾經挑明過這一點:國家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華盛頓的利益總是全球性的。如果訊息屬實,那麼美國在世界各地共有80個監聽中心,其中19個在歐洲,2個在德國--分別是首都柏林和金融、銀行中心法蘭克福。後一個地點似乎很難用所謂的"打擊恐怖主義"來解釋,倒是讓人更多聯想到頂級金融領域的訊息獲取。這麼做是背信棄義的。
竊聽朋友是權力濫用
在很多方面,德國都要感謝美國:德國並沒有自己打下民主,而是從美國手中像獲得禮物一樣得到了民主制度;馬歇爾計劃幫助德國成為了今天的經濟巨人。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過去的西德政府和今天的聯邦德國政府從來沒有真正從華盛頓的政治羽翼下解放出來。
我們總是毫無異議地站在美國"老大哥"的一側,前總理施羅德拒絕參與伊拉克戰爭是僅有的一次例外。現在,竊聽醜聞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轉折的機會。正因為德美友誼深厚、不可侵犯,柏林在針對此事的言論和行動上才應該有新的突破。
現在正是德國提出自信的反對意見的機會:比如歐盟框架下針對自由貿易談判的會談;比如德國巴西的聯合倡議;比如遞交一份反對美國的聯合國決議。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傳遞的訊息是:我已經受夠了。如果華盛頓在二戰結束後近70年、兩德統一後23年仍然對德國進行數字佔領,那麼現在真的到了該對兩國的友誼畫上一個問號時候了。
作者:Volker Wagner 編譯:萬方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