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危機未解 布林肯敦促北京負責
2021年10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10月6日)在巴黎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美國希望中國針對恆大所帶來的金融危機採取 「負責任的」行動。布林肯的評論是拜登政府官員對恆大事件首次發言,這場危機對中國經濟和外國投資者有廣泛影響。
他說:「中國自己才有權做出有關的經濟決策,但我們也知道,中國的經濟行為會對全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我們所有國家的經濟是如此密不可分。因此,當涉及到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時,我們期待中國採取負責任的行動,有效地應對任何挑戰。」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上周的一份聲明,為了限制房地產的蔓延,央行行長易綱和其他官員告訴金融機構與政府合作,「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同時保障房東。
恆大股東虧損出售
路透社報導,原恆大主要股東華人置業控股6日表示,將被Solar Bright Ltd以19.1億港元(2.453億美元)收購後下市。華置大股東劉鑾雄家族與中國恆大大股東許家印私交甚篤,所以華置持有中國恆大股票多年。
但華置9月中發表公告表示,基於董事會對近期發展持審慎關注態度,自8月30日至9月21日期間已出售約1.089億股恆大股份,並擬出售餘下約7.51億股股份。
9月底,華置連同其大股東陳凱韻在一周內拋售恆大3.4億股股份,持股量降至約6.2億股,持股比例下降至5%以下,按監管定義已不再是恆大的主要股東。假設今年底前完成售股,按恆大現價計帶來潛在已變現虧損超過100億港元。
有關產業寒冬將至?
根據路透社,恆大財務困境可能會讓全球投資者要求中國和亞洲的高風險債券發行者提供更多保護,以確保有更高的回報和更大的透明度。
恆大至今還為3050億美元的債務煩惱,9月兩次離岸債券利息到期付不出來,也沒有提出償債計劃。年底前還有8個離岸債券和1個在岸債券的還款到期。
PineBridge Investments亞洲固定收益部主管Arthur Lau認為,中國的債務困境和不斷變化的法規正在改變外國投資者的目標。
他告訴路透社:「這些不確定性對中國資產的風險偏好造成了重大影響。鑑於目前政策改革的不可預測性,可能需要更高的風險溢價。」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壓力跡象紛至沓來:開發商方正控股未能支付4日到期的2.06億美元債券。其同業中糧控股下屬單位未能支付在岸融資安排的利息後,5日評級遭下調。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顯示,9月份外國投資者從中國債務中撤出了81億美元,這是6個月來最大的資金外流,使資金被導流至其他的新興市場。
目前最主要的影響落在中國高收益公司身上,ICE BofA的中國高收益指數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下跌了約四分之一,而全球基準和中國投資級別的同行幾乎沒有動靜。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斯萊特(Adam Slater)說,中國的非金融企業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0%,高於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準,評級機構經常將資產品質作為問題考量。
他說:「近期風險溢價的上升有多少被證明是永久性的還不清楚。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當局能否成功遏制恆大危機蔓延。」
房地產行業之外也感受到了壓力。中國西部水泥、鋁生產商中國宏橋集團和租賃公司一嗨租車發行的5年期債券,自8月底以來收益上升了1個百分點以上。
恆大的反響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能感受到。據評級機構惠譽計算,截至9月底,亞太地區垃圾債券(指信用評級低的劣等債券)發行人的融資成本已上升超過1個百分點至7.5%。
惠譽計算,50家主要的亞洲高收益企業發行人有4230億美元的未償債務。雖然年底到期的有26億美元,但當282億美元債務在2022年到期,287億美元債務在2023年到期,情況可能急轉直下。
(彭博社、路透社)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