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美利益仍對立 明年萬事皆可能
2018年12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美貿易衝突給2018年打上深刻烙印。《新德意志報》寫道,12月初阿根廷G20峰會本來讓人看到爭端也許即將結束的曙光,但之後卻迎來了黑色星期四--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此外,中美在世貿組織的言辭交鋒也顯示,雙方存在著根本性的利益對立。該報寫道:
"華盛頓顯然選擇了決不妥協的強硬立場。在美國看來,心腹大患就是中國朝向'自由'市場經濟的不完全過渡。美國指責北京對網路經濟間諜打擊不力,對自己的出口工業實行國家補貼,阻止美國投資人和企業的商品進入本國市場……"
該報認為,雖然北京發出了願意讓步的訊號,比如允許安聯在上海建獨資公司,習近平也可能向川普做出讓步,但是,
"西方模式的市場經濟與北京政治領導人的自我認識不相符。共產黨仍然把希望寄託於強大的中央政府、成功的國企以及工業政策的長期規劃。習近平認為國家掌控(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具優越性。而一些G20國家也贊同這一觀點。"
文章指出,中美的這一對立,加上美國與歐盟的貿易糾紛、英國退歐危機、西歐投資疲軟、美國企業以及快速發展國家和發展國家高負債這些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在估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僅為3.7%,低於幾個月前的預估。
文章最後引用北德意志州銀行(NordLB)一位經濟學家的話說"2019年很不確定,萬事皆有可能。"
中國在德收購明顯減少
《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來自遠東的收購案今年明顯減少。文章寫道,"從安永咨詢服務公司得到的獨家數據顯示,(來自中國的)收購案數量連續第二次明顯減少。2018年德國只有34起來自中國企業的收購或入股。這是5年來的最低值,比2016年的峰值減少了一半。尤其是下半年減退趨勢更顯著。今年1月到6月是25起收購交易,下半年則只有9起。而且暫時沒有復甦的跡象。"
文章指出,中國企業去年在德國的收購額為137億美元,今年為約102億美元,其中包括吉利今春斥資8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股份。
文章繼續寫道,隨著德國政府在聖誕前提高收購門檻,投資者也將受到影響。迄今為止,只有收購比例達到25%或以上,而且涉及"敏感基礎設施"的企業才需要德國政府審批。如今只要達到10%就需要審批,而且對敏感基礎設施的定義也擴大到媒體行業。文章最後指出:
"除了德國的防禦戰略外,北京也採取措施限制投資,首先是通過資本管制。安永經濟師孫毅表示,'審批程序現在更長了。中國的上市公司想收購的目標企業如果規模超過其一半,還必須接受更嚴格的審批。'"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