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越南裔社會的認同鴻溝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1月26日

今年是柏林牆倒塌15周年的紀念。兩個德國15年之後是否實現了真正統一,是德國媒體過去幾個月的熱點話題。不僅東西部之間存在經濟發展和認同的差距,原先生活在兩個德國、分別來自兩個越南的族群之間也仍然存在巨大的鴻溝。冷戰對民族和認同的傷害還要延續多久呢?

https://p.dw.com/p/5uQN
柏林南越難民抗議越南現政府壓制宗教自由(圖為2001年檔案照)圖片來源: AP

1975年南越政府垮台後,越南難民的海上逃亡曾引起全世界的關注。當時,冷戰中的西德接納了三萬越南船民,其中兩千人被安置在西柏林,其餘分佈在聯邦各州。

而從70年代起,由於勞動力短缺,東德政府與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北越政府達成了引入勞工的協議。1989柏林牆倒塌之時,有大約六萬名北越勞工生活在東部地區。他們昔日在東德是以封閉式集體生活的方式隔絕於東德社會之外,在東西德國統一之後的15年,他們仍然與當年來自南部的越南同胞格格不入,兩個德國的統一對兩個越南族群來說,意義並不相同。

雖然柏林牆已經消失,但是它仍然留在部分人的潛意識之中。這裡所指的是生活在柏林的一萬多越南人。當年柏林牆倒塌時,共有大約2500名越南人生活在西柏林,5000人生活在東柏林。統一之初,他們曾經相互幫助過,但是現在卻仍然彼此感到陌生。柏林「越南之家」的負責人、來自南越的諾內曼說,「開始時,他們為了逃避共產主義到達西部。我們向他們提供了幫助。但是之後,他們就開始相互稱呼同志。我始終對他們說,你們能否讓這個詞從你們的詞匯中消失。但是他們已經習慣於這種稱呼。所以我就想,有些習慣性的東西看來真是難以改掉。」

Boat People Überladenes Fluchtboot Boot
曾經怒濤求生的南越難民圖片來源: dpa

來自南越的特蘭如果被其北越同胞稱呼為同志,她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為她是乘船逃離越共統治的。柏林牆的倒塌和同北越人的接觸令她為生活在越南的家人感到擔憂,因此她使用了假名。她說,「柏林牆倒塌之後,我們碰到了一些生活在東柏林的越南人。我們知道,他們和我們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是同一種人,我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南越人與北越人之間的不同也在於他們來德國的前提條件不同。北越人大多數出生於幹部家庭,居住在當時的東德當局配給的集體住房,由德國當局分配工作。東德政府並不希望他們與當地德國人接觸,並禁止他們在當地組建家庭,婦女懷孕必須墮胎或者回國。因此,大多數北越人建立了自己的獨立共同體。

黎德棠是昔日東德的第一代北越人,目前在柏林東部為同胞開設了一個咨詢中心,平時很少來西部。他說,「我同一位南越人的首次交談就非常不愉快。因為她總愛談到政治問題。而我只想談談這裡的日常生活,她卻總是將話題扯到政治上,談兩國政府如何如何。我認為,這不是我們的任務。我不贊成人們開展反對共產主義的活動。我們的國家已經統一,我們應該齊心合力,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自從柏林牆倒塌之後,黎德棠一直密切觀察著柏林南部、北越人的情況。他對南越人的表現非常失望,「說實在的,我們除了組織一些純粹的體育或者文化活動外,從來不搞政治活動。如果我們邀請南越人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他們從來不參加。如果他們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一些活動,他們總是不忘掛昔日的南越旗子。而在今天的越南,這種旗子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作為應邀者,這種狀況令我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們舉辦活動時,從來就不搞這些,不打北越的旗子。」

柏林的越南人繼續分為兩個陣營。他們之間只有一點相同,那就是柏林已成為他們新的故鄉。許多越南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黎德棠就期望著未來的幾代越南人能夠拆除南北越南人之間的柏林牆,期望著柏林越南人之間的冷戰早日結束。「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應該一切從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