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窮人在哪裡?
2012年10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這份本周二(10月23日)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在德國,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窮人或者是社會邊緣人。在2010年德國窮人的比例佔總人口的19.7%,一年之後比例增長至19.9%,也就是說,大約有1600萬德國人生活拮據。對於這個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結果。
算法不同
德國"公平"福利組織負責人烏爾裡希‧施耐德(Ulrich Schneider)表示,這個結論數據是按照一種特殊的計算方式統計出來的,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表示:"很多數據來源都有待考證,另外一些數據被人為的提高了。我們必須注意到,我們收集的數據要符合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如果要說大約20%的德國人是窮人階級。那麼每個人都會說,這與我生活的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這個接近20%的窮人百分比中,窮人和受到貧困威脅的人群被放在了一起,施耐德認為這兩個類群應該分開統計。這份數據計算時不僅僅統計了收入少的全職員工,也加上了有足夠收入的,但是是兼職的雇員,例如打工的大學生。施耐德說:"人們把這些數字加在一起,得出了一個很高的數字。"
德國大學生的兼職收入通常低於普通職工的60%。因為這次統計把兼職大學生的收入也算了進來,所以在18至25的青年中窮人的比例特別高。
社會邊緣人
然而情況依然是嚴峻的,尤其是要關注領取長期失業救濟金(哈爾茨4)的人群。根據施耐德的評估,領取這種救濟金的人們並不能夠用這筆錢維持生計。他說:"我們知道,這點生活費在大城市裡,並不能給他們的孩子提供一個正常的,參與校內外活動的機會。"這位貧窮問題專家還表示,這些領取哈爾茨4的人是長期領取救濟金的人群:"這就意味著,這是一些前景暗淡、長期失業的人群,很明顯,真正的貧困在這裡。" 大概有5%的德國人屬於這一人群。
吃不飽、住不暖
科隆大學政治學家和教育學者布特維革(Christoph Butterwegge)卻對這份調研表示了正面的肯定。他說,在這份調查中不僅僅考慮到了人群的收入,也關注了物質方面的條件。布特維革說:"這份報告中,窮人的生活情況也在調查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與社會脫節,被邊緣化,在極端的情況下意味著沒有足夠的食物,不能給房屋取暖。他們也沒有錢去渡假。"
這個數字說明,貧窮並不是個只涉及一小部分人的問題,許多人,甚至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生活都並不富裕。他說:"我認為應該把大學生算進去。因為貸款上大學的人越來越多,在完成學業後,這些人首先面對的就是巨額的債務。"
窮人難翻身
對德國"公平"福利組織負責人烏爾裡希‧施耐德來說,也十分值得關注的是,在貧窮的人群中除了失業者之外,早就有另外人群的存在,即低收入者。國家必須定期給這些低收入人群補助,這些人才能有足夠的錢交房租、暖氣費或者是買生活用品。
施耐德表示,處處都可以感受到低收入人群的弱勢:"在炎炎的夏日,給孩子一個星期買一支最便宜的冰淇淋並不奢侈過分。可是哈爾茨4人群連這種條件都沒有。"同理,聖誕禮物對他們來說也是可望不可及。除此之外,窮人只能在貧窮的圈子裡活動。如果學校組織活動或者郊遊,通常會把領取哈爾茨4救濟金的家庭排除在外:"如果學校組織去劇院,每張票10歐元。貧窮人家拿不出這筆錢,就會跟校方講一些孩子生了病,或者是外婆來訪之類的托詞。"而窮人家長們也付不起高額的補課費用。
儘管其他的歐洲國家經濟情況不如德國,可是德國的窮人卻格外多。而西班牙、希臘、葡萄牙、愛爾蘭這些國家的經濟情況急劇轉變,統計的數據可能已經有所出入。不過就算人們考慮到這些因素,最後的結論十分清晰。施耐德強調說:"德國相對來說安全渡過危機。但是在所有直接比較的數據中,德國的數字總是落後於別的國家。在貧窮統計中,就連捷克人都排在德國前面。"
作者: Günther Birkenstock 編譯:文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