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民恐懼訊息遭竊

2013年7月5日

近來曝光的大規模政府監聽事件在世界範圍內掀起輿論旋風,來自德國的批評聲音尤其響亮。這是否和德國蓋世太保、斯塔西的那段歷史有關?

https://p.dw.com/p/192cP
Eine Überwachungskamera der Firma Grundig hängt im Hauptbahnhof in Hamburg und fillmt Reisende auf einer Treppe am 03.08.2012. Foto: Wolfram Steinberg pixel
Videoüberwachung auf deutschen Bahnhöfen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Wolfram Steinber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人對監視竊聽的恐懼由來已久。眾所周知,即使在兩德統一、民主德國解體之後,德國情報部門仍然展開過大量的監聽活動,但人們一直以為,監聽只集中在幾個可疑人物身上。而最近的一系列監聽醜聞證明,這實際上涉及到每個人--這在德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畢竟私人訊息在德國享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2010年谷歌在德國街頭為"谷歌地圖"進行街景攝影時,招致罵聲一片,一些德國人甚至上前試圖阻止拍攝。此後街景拍攝雖然如期完成,但谷歌不得不做出聲明,所有住戶都有權要求在谷歌地圖上給住所打上馬賽克。當時作家伊林菲爾德(Jens Ihlenfeld )就在他的個人科技部落格"Golem.de" 上質疑此事:"雖然人們對谷歌破口大罵,但仍允許攝影機對自己的住所進行拍攝或者刊登類似照片;名人們雖然希望得到公眾關注,卻也擔心自己的隱私遭到侵犯;而德國的部長們則公開聲明,要給住所打上馬賽克。"

為了避免住所在網路上被公開,德國很多家庭都給房子在谷歌街景地圖上打了馬賽克。因此谷歌街景地圖德國版看起來有點模糊,而倫敦或者巴黎版的地圖要清晰得多。

對於個人訊息的謹慎

verpixelte Häuser
德國的谷歌街景地圖圖片來源: google

儘管網路社群網站脸書(Facebook)盡人皆知,但"僅"有35%的德國人使用它,臉書在很多國家的用戶比例要高得多。德國大部分臉書用戶都非常注重賬戶的"個人隱私設置",認為無論是臉書還是谷歌都應該遵守德國的數據保護規定。

早在1998年,美國科技雜誌《連線》(Wired)就曾探討過這個問題。該雜誌當時表示,德國大量的數據保護需求源於"德國人的網路恐懼症"--對於新生、未知事物的不信任。而對於很多德國人,網路確實一直是個未知領域。相比較其他國家的網民,德國人要謹慎得多。

給數據加密

專業從事網路安全報導的記者施羅德(Burkhard Schröder)認為上述情況不足為奇,他表示每遇到新生事物時,德國人習慣於先考慮風險,而非機遇,"德國人總是瞻前顧後,考慮得太多"。然而與此同時,每天無數包含機密訊息的郵件在未加密的情況下被發送,就連記者聯繫線人時,通訊也往往沒有加密。施羅德表示,網路上所有瀏覽器都提供加密設置,"加密技術早在1992年就有了"。

"我們必須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很多訊息是不能被公開的",施羅德再次強調了訊息安全的重要性,表示對於大多數德國人根本懶於採取訊息保護措施難以理解。

德國聯邦政府數據保護專員沙爾(Peter Schaar)也強調要給重要訊息加密。他不認為,加密訊息顯得可疑反而招致關注。"加密不會造成這樣的影響,這就像給房間拉上窗簾",沙爾本周三在自己的推特上寫道。

其他國家的不信任感要小得多

很多人認為,德國人的不信任感有其歷史原因。作家雷默(Malte Lehmer )在《每日鏡報》的一篇文章中描寫了各國人對監聽事件的不同反應。他表示,德國人的劇烈反應是蓋世太保(納粹秘密警察)和斯塔西(東德秘密警察)時期的歷史遺產,與強權的情報部門做鬥爭是德國歷史的一部分。

網路專家施羅德也同意集體性記憶的這種解釋,第三帝國和民主德國時期的間諜監聽往事給人們的內心留下了陰影。他表示,"英國人雖然知道自己被監聽了,但他們本來就不信任政府類似的所作所為",所以不像德國人反應如此劇烈。

目前住在德國、從事跨大西洋關係研究的美國政治專家丹尼森(Andrew Denison)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當被問及目前人們對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反應是否非常"德國"時,他幾乎笑出了聲:"真正表現出歇斯底里的都是政客和媒體。這是一個虛偽的憤怒。"他認為真正的德國人並不像某些政客表現地那麼驚訝。他說,"我和很多人聊過此事,他們都預料到了監聽,並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Andrew B. Denison, amerikanischer Publizist und Politologe, Direktor von Transatlantic Networks, aufgenommen am 20.06.2013 während der ZDF-Talksendung "Maybrit Illner" zum Thema: "Obamas Lauschangriff - totale Kontrolle statt Freiheit?" im ZDF-Hauptstadtstudio im Berliner Zollernhof Unter den Linden. Foto: Karlheinz Schindler
美國政治專家丹尼森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作者:Silke Wünsch 編譯:萬方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