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中關係近年來的發展

2010年7月15日

德中關係2007年因梅克爾會晤達賴喇嘛出現裂痕。時隔三年,德中關係又恢復常態,中國國內媒體甚至說德中又進入「蜜月期」。雙方目前都採取求同存異的實用主義態度,在盡量避免政治層面摩擦時積極推動經貿往來。

https://p.dw.com/p/OKEy
資料圖片:梅克爾2007年8月訪問北京時的鏡頭圖片來源: AP

梅克爾會晤達賴喇嘛給德中關係帶來考驗

2005年9月梅克爾取代施羅德成為聯邦總理後,將德國的對華政策作出了調整。與施羅德政府對中國的高調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梅克爾上台後的德中關係以務實和平衡為主。雖然梅克爾每次訪問中國期間都在北京直言人權問題和會見公民組織人士,但這些與施羅德形成鮮明對比的做法得到了中方的默認。梅克爾執政後。德中之間真正的一次較大波折發生在2007年。2007年9月,剛從中國訪問歸來不久的梅克爾在柏林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她也是第一位會晤達賴喇嘛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此舉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北京以取消當年的德中法治國家對話表示了間接的抗議。

不久,聯盟黨議會黨團於又在2007年10月通過了一份題為"亞洲--德國和歐洲的戰略挑戰和機遇"的戰略性文件,該文件突出強調德國的對外關係中的共同價值基礎和人權成分,並對中國崛起可能對民主自由世界帶來的政治經濟挑戰進行了評估。在北京看來,該文件意味著德國亞洲政策將大幅調整,中德關係以價值觀為導向,德國將冷卻施羅德時代過熱的德中關係。

雙方努力修補裂痕

不過,在德中關係出現裂痕後,雙方立即在外長層面作出了修補的努力,中國外長楊潔篪在2007年9月到2008年1月之間三次與當時的大聯合政府外長施泰因邁爾在國際外交場合進行了會晤,施泰因邁爾重申了德方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承認台灣和西藏是中國領土一部分,表示不支持台灣的"入聯公投"努力,不支持謀求西藏獨立。2008年2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與聯邦總理梅克爾進行了電話通話。梅克爾在電話中重申了德方的上述立場。

2008年4月,中德第八屆法治國家對話在延遲五個月後在德國慕尼黑得以舉行,這標誌著中方將梅克爾會見達賴喇嘛已經視為過去。2008年10月,梅克爾到北京出席歐亞峰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與梅克爾會談時稱,"中德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同年10月和11月,中德第二輪戰略磋商和第七次人權對話在北京舉行。同時,中方在外長層面上的工作溝通也更為頻繁。

德中政治層面交流增加

2009年,梅克爾因為國內大選而未能訪問中國,這也是梅克爾任職總理期間唯一的一個沒有訪華的年份。不過,在2009年1月,中國溫家寶總理對德國進行了第三次訪問,並與梅克爾總理共同出席了第五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發表了《中德關於共同努力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聯合聲明》,並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同年四月,中德第九屆法治國家對話在中國深圳舉行。此後,德中在政治層面的交流和對話比以往更為活躍,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還到德國出席了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和中國主賓國活動開幕式。

梅克爾此次訪問將受到高調接待

本周三(7月15日)開始的中國訪問也是梅克爾連任總理後首次訪華。中國方面表示非常重視德國總理的來訪。梅克爾的外交與安全顧問克里斯多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在梅克爾啟程前夕對記者說,多年來德中關係朝越來越緊密和開放的方向發展,梅克爾總理每次訪問中國都安排會見公民社會的代表,每次都會向中國官方每次都毫無忌諱地提到民主和人權問題。但他也指出,"必須看到,歐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經濟夥伴,德國又是歐盟內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夥伴"。

作者:瀟陽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