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訪華與「中國購物團」

2010年7月13日

周四,德國總理梅克爾將開始訪問中國。《法蘭克福匯報》幽默地寫道,梅克爾的這次訪問「吉星高照」,並非僅僅因為她將於周六在中國度過56歲生日:

https://p.dw.com/p/OHmo
梅克爾和胡錦濤上次見面是在今年4月份的華盛頓國際核安全峰會上圖片來源: AP

"中國把這次訪問視為今年最重要的訪問,德國認為此前德中關係很少象現在這樣積極向上。雖然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根本分歧並沒有什麼變化,梅克爾總理也會按照慣例'談及人權問題',但是經濟利益明顯高於政治利益。

中國與德國的相互關係越來越重要。任何地區,甚至美國,都沒有像以德國為重心的歐盟那樣,對中國經濟起著決定性作用。金融危機和世界貿易走弱推動了德國經濟的中國化,德國出口總量2009年下降18%,而對中國出口量卻上升7%,中國現在是德國最重要的國外市場。

德國日益依賴中國不是單方面的依賴。歐洲的債務危機提升了柏林在北京的地位,中國經濟依賴出口,所以中國不能讓歐盟失去平衡。正因為如此,作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非常明確地表示將繼續保持歐元儲備。由於歐盟組織機構困難重重,所以中國尋求通過雙邊關係接近歐洲的最強國家。梅克爾的話對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之所以有份量,是因為中國要改造自己的經濟結構,需要德國的技術和知識。

但是,德中經濟友誼也有陰影。柏林要幫助北京獲得歐盟承認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但這樣歐盟就會更加難以對抗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危機期間,中國國家加大了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力,加強了市場壁壘。世界銀行的報告把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稱為世界最大的障礙。正因為德中關係變得更為友好、中國對德國的興趣在增大,所以梅克爾應該在這些有爭執的問題上取得進展。在中國取得成功並非僅僅對梅克爾本人是一份美好的生日禮物。"

"中國購物團"豪爽購物讓德國人印象深刻

Internationale Gruene Woche in Berlin, Ausstellung für Ernährungswirtschaft, Landwirtschaft und Gartenbau
中國遊客在柏林圖片來源: AP

中國遊客對德國情有獨鐘則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日益密切的德中關係。《德國金融時報》記者在柏林目睹中國遊客一擲千金、豪爽購物的景象後寫道:

"中國人無視經濟危機,湧向世界,他們喜愛為自己的生活購物。2009年一年就有4220萬人出國旅行,而2001年時僅有七百萬人。與八十年代的日本人一樣,中國人大多以組團形式旅行,身上帶著歐洲豪華商品製造廠家的超大購物袋。

商家開始適應這一形勢。施華洛世奇水晶首飾店派出銷售人員學習,瞭解文化差異。六月起,中國銀聯卡在所有商店通用。柏林的'卡達威(Kadawe)'商場內,擺放了中文訊息資料。在零售商家財源滾滾之時,旅館和餐飲業大多一無所獲。中國人在吃住方面大多很節省,他們寧可把錢花在購物上。"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編譯:王羊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