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1949年至2002年的聯邦議會選舉

海因茨‧狄龍(Heinz Dylong)2005年7月15日

預計今年9月將選出新的一屆聯邦議會,這是1949年春天聯邦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16屆議會。德國之聲為您回顧了充滿變數的聯邦議會選舉史。

https://p.dw.com/p/6v8S
施羅德之前的六維聯邦總理圖片來源: AP

自魏瑪共和國終結以來,在1949年8月,西德的成年公民第一次能夠通過自由投票重新選舉一個中心議會。在選舉的頭一天晚上,不來梅市政府主席威廉‧凱森(Wilhelm Kaisen)號召公民參加選舉:

「明天,凡是有選舉權的公民必須全部去投票站投票,選舉第一屆聯邦議會。任何人不得缺席,眾所周知,誰現在不選舉,誰以後也就沒有權利罵人。」

幾乎五分之四的有選舉權的公民都不想讓人剝奪這種罵人的權利,他們到了投票站——選舉結果:基民盟和基社盟得票31%,成績最好——領先社民黨不到2%,而社民黨也就開始了17年的在野時期。基民盟主席康拉德‧艾德諾成了第一任聯邦總理。他在聯邦議會當選的時候,僅僅達到了可想像的1票這個最微弱的多數。這個多數是建立在基民盟/基社盟、自民黨以及特別保守的德意志黨(DP)聯盟基礎上的。

Adenauer spricht im Bundestag
艾德諾在議會上發言圖片來源: AP

對於艾德諾來說特別重要的是市場經濟的鞏固和與西方陣營的融合,這對於他來說比最終的德國重新統一更有優先性。與西方陣營融合的重要一步是1955年實行的聯邦共和國加入北與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此兩年前,艾德諾政府已經在聯邦議會的第二次選舉中再次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基民盟和基社盟獲得了45%的選票。艾德諾重新組織了聯合政府,在這個聯合政府裡,除了自民黨和德意志黨之外,也包括「全德板塊」(Gesamtdeutsche Block)——這是一個自己認為應該為那些被驅逐者負責的黨。政府的足夠多數面對的是一個稍微被削弱的社民黨。社民黨在1957年的議會選舉中再次敗北。從這一年裡開始直到1972年,社民黨的得票雖然持續地定期增長,但基民盟/基社盟還是用「不要試驗」的競選口號獲得了絕對多數——在聯邦議會選舉中,沒有一個黨重新得到過那樣的結果。

這個競選口號在1961年的選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自民黨雖然確定了與基民盟/基社盟的聯合,但她想組織一個沒有康拉德‧艾德諾的聯合。儘管實現了政府的聯盟——聯盟黨已經失去絕對多數——然而,總理還是艾德諾。不過這只是暫時的,因為他在聯盟談判中已經許諾將提前退位。這期間,反對黨,即社民黨一邊——聯邦議會成了只有三個黨的議會——同樣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該黨1959年的哥德斯堡綱領,正如在其政治實踐中所做的那樣,該黨也告別了綱領中僅存的馬克思主義因素。1960年,接踵而來的是對外政策上的路線改變。迄今為止,一直被看作德國重新統一障礙而被拒絕的加入北約,現在也被社民黨人接受下來了。

1963年艾德諾退位。繼任者是前經濟部部長、被看作「經濟奇跡之父」的路德維希‧艾哈德。他的執政期經濟呈現衰退,這最後導致了執政聯盟的失敗。在1965年的聯邦議會選舉中,聯盟黨雖然仍獲得明顯的勝利,但一年之後,聯盟黨在如何才能堵住可見的預算窟窿問題上無法取得一致。自民黨反對聯盟黨確定的提高稅收目標,聯盟破裂。

因此,這就開始了三年之久的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的執政大聯合。聯邦總理是基民盟的政治家庫爾特-格奧爾格‧季辛吉,社民黨主席兼(西)柏林市長維利‧布蘭特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季辛吉在他的政府聲明中說道:

「防止可能的濫用權力的最強大保障是大聯合夥伴的堅定意志,這個大聯合只持續到本立法期結束。」

Galerie Besuche von US-Präsidenten seit 1945 Lyndon B. Johnson
聯邦總理季辛吉(右)與訪問德國的美國總統約翰遜圖片來源: dpa

此後的結果也的確是這樣,儘管1969年聯邦議會選舉的最後結果不是季辛吉所指的意思。他的黨不得不在聯邦德國歷史上第一次變成在野黨。社民黨與自民黨聯合,維利‧布蘭特成為總理,自民黨主席瓦爾特‧謝爾擔任外交部長。政府抱著重大的內政改革的願望上台執政。布蘭特在他的政府聲明中宣佈:

「我們打算大膽實行更多的民主。我們將致力於讓每一個公民都能夠參與國家和社會的改革。」

Willy Brandt
布蘭特圖片來源: dpa

除了一系列內政改革之外,對這個政府來說,生命攸關的問題首先是緩和與東歐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關係。1972年,為此進行的內部政治爭論如此激烈,幾乎導致總理被趕下台。社民黨和自民黨許多議員都離開了自己的黨。

基民盟/基社盟發現自己的機會重新到來,便提出了一個「建設性不信任表決案」,希望以此將維利‧布蘭特趕下台,由基社盟的主席萊納爾‧巴爾策爾(Rainer Barzel)取而代之。雖然布蘭特驚險過關,但政府在議會裡已不再擁有多數。結果是聯邦議會解散並於秋天提前舉行新的選舉。在這次選舉中,社民黨人幾乎以46%的選票獲得迄今為止在聯邦一級大選中獲得的最佳成果,與自民黨的聯合得以繼續。

Willy Brandt und Guenter Guillaume
布蘭特身邊的東德特務紀堯姆(右)圖片來源: akg-images

1974年,維利‧布蘭特由於自己身邊的親信被揭發是東德間諜醜聞而下台。布蘭特的財政部長赫爾穆特‧施密特接任聯邦總理。施密特繼續執行了布蘭特的外交政策,但他也不得不深入研究與日俱增的經濟問題。這些問題延續到1976年的聯邦議會選舉之後。社民黨和自民黨的聯合雖然在1976年大選中得到確認,但以赫爾穆特‧柯爾為總理候選人的基民盟/基社盟又一次成為聯邦議會中最強大的議會黨團。四年之後,類似的情形重新出現:聯盟黨雖然仍是最強大的議會黨團,但社民黨和自民黨——隨著得票的增長——繼續得以任命自己的聯邦總理。

Altbundeskanzler Helmut Schmidt
八十高齡的施密特仍然是一個敏銳的政治觀察家圖片來源: AP

在接下來的一個階段裡,社民黨和自民黨的矛盾開始尖銳化。自民黨人為節約國庫開支,主張在社會政策上動刀,社民黨人則對此感到為難。此外,社民黨黨內也劍拔弩張,起因是關於施密特主張的在德國土地上部署中程核導彈的擴軍政策是否確實必要的大討論。在糟糕的民意調查結果影響下,自民黨離開了聯合政府,倒戈轉向基民盟/基社盟,通過「建設性不信任案」將施密特趕下台,在議會裡選舉了赫爾穆特‧柯爾為新總理。

Bildgalerie Helmut Kohl Schmidt gratuliert Kohl
施密特(右)很風度恭賀柯爾上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

在1983年初提前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中,柯爾政府獲得了選民的認可。此外,綠黨首次進入聯邦議會。柯爾政府在內政舞台上必須面對失業問題,在外交政策上,政府繼續執行社民黨和自民黨聯合執政時期的路線,自1974年以來一直擔任外交部長的自民黨人漢斯-迪特裡希‧根舍繼續留任。

Zwei-plus-vier-Vertrag 10 Jahre später
根舍-冷戰時代傑出的外交家圖片來源: dpa

在1987年議會選舉中,基民盟/基社盟雖然不得不接受明顯的選票損失,但聯合政府繼續執政沒有任何疑問。這也適用於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之後的第一次聯邦議會選舉。當然,議會現在有了另外一副面孔。綠黨在5%的障礙前面失敗,但由於對第一次全德選舉的特別規定,綠黨在聯邦議會裡與代表東部德國的90聯盟組成聯盟後有8名代表進入議會。更強一些的是繼承統一社會黨(SED)的民社黨(PDS),她的票雖然也沒有達到5%,但由於同樣的特別規定,卻有17名議員。

1994年,仍然由赫爾穆特‧柯爾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與自民黨執政聯盟只獲得一個被削弱了的多數。綠黨重新躍入聯邦議會,甚至超過了自民黨。民社黨雖然仍在5%的障礙之下,但卻取得了同樣獲得進入議會資格所需要的至少三個直接議席,在聯邦議會裡佔有30個席位。

相反,1998年的聯邦議會選舉,在聯邦德國歷史上帶來了一次真正的重大轉折。第一次出現了這樣一種政府更迭,在這次更迭中,舊政府所有的執政黨不得不全部變成在野黨。赫爾穆特‧柯爾在執政16年之後落選,基民盟/基社盟失去了6個以上的百分點,僅僅獲得35%的選票。赫爾穆特‧柯爾也還宣佈:

「為了選舉,我們站出來迎接挑戰,我也來站了出來,但我們輸掉了這次選舉。這是顯而易見的,社民黨人和紅綠聯盟贏得了這次選舉。在這個結果面前根本沒有什麼可討論的。」

EX-Bundeskanzler Helmut Kohl auf dem CDU-Parteitag in Frankfurt
柯爾書寫了基民盟的輝煌歷史圖片來源: AP

社民黨獲得接近41%的選票,是該黨自1949年以來第二個最好的選舉結果。與綠黨的聯合政府很快組成。格哈德‧施羅德當選為第七屆聯邦總理。政府獲得345個席位的支持。在政府對面的各反對黨——基民盟/基社盟、自民黨和德社黨——總共佔有324個席位。

四年之後的大選,足夠的多數明顯地縮水。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和綠黨在2002年的聯邦議會選舉中雖然領先於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也只獲得一個微弱的多數。如果說這個聯盟竟然能夠得到那個微弱的多數,那麼可以說,聯邦政府在易北河和奧德河特大洪水面前成功的危機管理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過,首先對選民產生有利影響的是柏林在選舉時對美國的伊拉克戰爭說了「不」。

Bundeskanzler Gerhard Schroeder, rechts, und Bundesaussenminister Joschka Fischer, links
媒體總理施羅德與明星外長菲舍爾圖片來源: AP

然而,隨著2003年開始的社會與勞動市場的改革,社民黨漸漸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在社會福利上的一系列裁讓社民黨失分不少。這個黨在聯邦州一級的議會選舉中接連失敗。2005年5月,社民黨在他們的「選票大本營」北萊茵-威斯特伐倫州的大選中慘敗。施羅德總理為此承擔了後果並於當天晚上宣佈,要促成聯邦議會的提前選舉。根據目前的民意測驗,紅綠聯盟再次獲勝的希望十分渺茫。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