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中國以實力主動構建全球秩序,挑戰美國
2023年3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過去對美國的圍堵和打壓,也展開反制,但更多是一種「反應型」的反擊,即你有來我才有往。「反應型」的反擊必然會呈現一種不對等的態勢,這既是因中國缺乏相關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對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斷供和脫鉤行為,中國在這方面有明顯劣勢,要反制力不從心;然而,某種程度上,中國也缺乏升高風險的意願,雖然習近平口口聲聲要求他的高級官員有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可在面對美國領著它的西方夥伴打壓中國時,並不為逞一時之恨魯莽行事。北京政府之所以會如此行事,一個因素是對拜登政府還保持著一絲幻想,認為拜登不像川普,在出手打壓中國時,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節制,不會把中國逼向死角。
在川普對華發起史無前例的貿易戰,特別是疫情發生後,利用新冠溯源問題從道德上矮化和打擊中國,以及他的政府高官發出的一系列鷹派言論,再加上川普本人的不穩定人格及撕裂美國的言行,中國當局對在川普任內改善兩國關係可以說完全不抱希望。尤其在美國上屆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川普敗像已顯後,習近平非常擔心川普為扭轉不利局面,冒險在台灣同中國開戰。其實不僅習擔憂這點,美國政府內部也擔心川普會這麼干。
習近平的願望落空
拜登選勝後,習近平把穩定兩國關係的期待放在他身上,認為拜登作為一個建制派政客,行事穩健,不會不按章法出牌。考慮美中千絲萬縷的利益纏繞,儘管抗中已成美國的政治正確和主旋律,兩國關係應不至螺旋下墜,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地步,況且拜登本人也多次聲稱要為美中競爭建立護欄。尤其在俄烏戰爭發生後,拜登政府忙著領導西方對抗俄羅斯,對中國的圍堵和打壓可能減輕。但是,習的這一願望落空。拜登確實展現了他在美中的問題上比川普理性一面,但也僅僅是方式不同,他在對中國舉起大棒的同時會用修辭來掩飾,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打壓說成競爭,且口口聲聲不忘要在全球議題上和中國合作,又要同習見面,還不忘當面承諾遵守「一中政策」,反對台獨等。可除此外,華盛頓絲毫沒有放鬆對中國的遏制,無論強度和範圍都比川普時期有過之無不及,特別在晶片等高端產業和台灣問題上,不遺餘力。中美關係在拜登時期非但無好轉,反加速下墜。可以說,拜登沒有表現出他對中國的絲毫善意以及對習本人的尊重。
讓習放棄對美幻想的一個轉折點是去年佩羅西的訪台。此事讓習非常難堪,在中國民眾面前丟了面子,使習骨子裡不再信任拜登政府。2月發生的氣球事件則進一步摧毀了他對美國的最後一點幻想。在中國當局看來,華盛頓對失控的中國氣球的「惡意炒作」,完全是美國兩黨為各種利益對中國歇斯底裡的打壓,只要有利美國國內的黨爭,什麼美中關係,中國的利益都可以被政客和媒體犧牲掉。當中國當局對美國和拜登政府形成如此認知,也就無需再忍,開始全球佈局對抗美國。外界於是看到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發布了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12點主張以及全球安全倡議的概念文件。
中國成為「反美盟主」?
這兩份重磅文件的意圖,不但是要向國際社會準確傳遞中國對俄烏危機的基本立場和化解方案,也含有對美的批判,指責美國才是將俄烏衝突推到一個更危險境地的那個幕後推手,而中國則是國際安全的負責任者,國際社會要化解烏克蘭危機以及全球安全困境,需要新的觀念和行動藍圖,中國提出了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方案。此外,中國當局還試圖號召全球反美和疑美的國家,帶領它們構建一個新的全球安全秩序。概念文件列出的20項重點合作方向,雖強調要發揮聯合國作用,但它所借重的合作平台和機制,都是排斥美國,由中國主導或者和中方有密切聯繫的。顯然,中國當局打出維護世界和平旗號,爭取反美疑美國家的支持,以及西方內部對中國立場和行動方案的理解,以爭奪國際話語權,削弱美國在全球和平與安全議題上的影響力和主導作用。
習近平既已出手,在話語上也就不遮掩。他在兩會期間參加政協經濟聯組委員的討論中首次在公開場合批評美國,指在過去五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這雖然不是在外交場合講的話,但中國領導人過去很少直接點名批評某個國家,如果這樣做,表明對該國到了非常不爽和憤怒的程度。外長秦剛在他的首場記者會上更是不留情面抨擊美國,批評美國的所謂競爭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辦不到的。秦剛對美國和拜登政府批判之嚴厲和直截了當,是前年楊潔篪在阿拉斯加對布林肯說出的「中國不吃這一套」不能比的。
沙伊和談展現北京外交實力
中國促成沙烏地和伊朗這兩個中東死對頭在北京握手言和,是習近平主動構建全球安全秩序邁出的第一步。之前的立場文件和概念文件更多還是表達中國對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以及全球安全困境的一種原則主張,沙伊在中國當局斡旋下達成重開大使館的協議,表明中國開始用自己的實力和方式,將這種原則主張落實為行動。沙烏地和伊朗,都是中東地區的大國,一個是美國盟友,一個是美國敵人,兩國有著複雜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在中東有著各自的勢力範圍,要將它們撮合起來化解矛盾,是不容易的。但北京做到了這點,意味著中國多年深耕中東的努力得到回報,力量已深扎中東;這同時也就意味著中國的實力開始得到地區大國的認可和承認。
雖然在美國持續五年的不斷打壓下,中國的影響力在西方,也包括部分非西方的親美國家被極大削弱,然而在整個非西方世界,通過此事可以看出,中國的影響力在增大。要真正成為全球大國,一個檢驗標準,就是看對地區爭端,尤其是地區重要國家的爭端是否能夠調停成功。沙伊言和,說明中國至少已經初步具備這種調停能力,它很可能引起中東地緣政治的重組,也會提高世界上其他有衝突的國家,首先是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所在的東亞,對中國的期待,從而有利推進中國對東亞事務的主導。對當下全球最關注的俄烏危機,亦會因為沙伊復交提升對中國介入調停的希望,傳習三月訪俄,接著同澤倫斯基影片通话,就是一個明證。
華盛頓過去一直指責中國試圖改變國際秩序,挑戰美國主導權,現在「中國狼」終於來了,但對美國來說,要應對中國以這種勸和方式挑戰它的全球秩序主導權,恐怕也非易事。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