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RCEP對中共的地緣政治價值

2020年11月17日

近期最大的經濟新聞,莫過於東協10國與中日韓澳新5國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員鄧聿文指出,考慮目前全球多邊主義正失去優勢以及增長正處於放緩階段,RCEP的簽署具有重大的地緣經濟意義,對中共還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價值。

https://p.dw.com/p/3lOXB
Vietnam Hanoi | Abschluss virtueller ASEAN-Gipfel | Freihandelsabkommen
圖片來源: Kham/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西方媒體喜歡把RCEP看作由中國牽頭或主導的多邊自貿協定,從形式上看,似乎是一個"誤讀",因為RCEP由東協倡議,東協也主導了整個談判進程。但從實質看,鑑於中國在RCEP的人口和經濟總量佔近半,中國對RCEP的態度某種程度上確實能夠左右RCEP的談判內容和進度。若中國不配合東協,其"主導"作用肯定實現不了。印度去年退出RCEP,雖然真實原因是其國內利益集團認為RCEP有損印度經濟,可藉口是中國主導了RCEP談判。

正因如此,中國也將是RCEP的最大受益者,這種受益不單是經濟上的,更是地緣政治上的,幾乎所有的經濟專家和國際關係學者在評價RCEP對中國的意義時,都認為它有助於打破美國意圖將中國排擠出國際經濟體系的做法,使中國更有能力同美周旋,抗衡其圍堵。所以在15國簽署協定的前夕,中國還在擔心美國會不會從中作梗,唆使日韓澳新四國中的一國或幾國不簽署。

根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的說法,RCEP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品質和互惠的自貿協定,它涵蓋20個章節,包括貨貿、服貿、投資、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等,涉及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在關稅安排上,協定規定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且主要是立刻降稅到零和10年內降稅到零。服貿和投資開放水準顯著高於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同時,RCEP還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係,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換言之,雖然在RCEP涵蓋的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準參差不齊,但它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低水準多邊自貿區,事實上,它之所以談判八年才達成,一個因素即是談判條件的提高。

China Symbolbild Großmach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

RCEP的上述特點對中國的地緣政治意義可從兩個角度來看待:

第一,中國將之前區域內的點對點貿易協定變成網狀,使得成員國形成了共同經濟利益,保證了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中國不會閉關自守,被排斥在整個自由世界貿易體系之外,從而對中共的統治難以構成致命挑戰。

中國在本區域內2002年與東協簽署了自貿協定即"10+1",2008年與紐西蘭簽署自貿協定,2014年和2015年又分別與澳洲和韩国簽署了自貿協定。這四個自貿協定都是點對點(東協10國乃作為一個整體單元),現在RCEP把它們串聯起來變成了網狀協定,美國再要從中脅迫某個盟友不同中國貿易往來就很困難了。而在目前的雙邊自貿協定下,如果兩國關係不好,貿易往來還是會受很大影響。比如中澳貿易,由於澳洲站在美國一方對抗中國,中國對來自澳洲的一些產品在通關等環節設置障礙,實際是用經濟武器懲罰澳洲。多邊自貿協定將有助於減少這種單邊懲罰的情形。

東協於去年開始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第二,美國第三,日本第四,韓國第五,RCEP涵蓋了東協和日韓,在本區域內,中國現在只同日本尚未簽署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也受阻,日韓皆是美盟友,特別日本是美國制華亞洲支柱,中日韓自貿談判就是受到美國的不時干擾無法推進,但在RCEP框架中,中日達成了關稅減讓協議,三國打破了彼此間的一些貿易壁壘,這對未來達成一套經濟一體化的方案是有助益的。

APEC Gipfel Philippinen 2015
歐巴馬任期內拉起的TPP「朋友圈」被川普抛棄(圖為2015年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Loeb

不妨假設,拜登上台後推動美國重返並主導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以便同RCEP分庭抗禮,鑑於CPTPP同RCEP的成員國有多個重疊,且後者的自貿區水準也較高(雖然沒有達到前者的高度),兩者其實不是一個替代和被替代的關係,只要中國的產品有競爭力,在CPTPP的除美外的成員國中,中國依然會是它們重要甚至主要的貿易對象。可見,有了RCEP這個護欄,華盛頓要通過日韓東協在經濟上排擠中國,難度大大增加,即使在最極端的情況即美歐都不同中國進行商品交易了,中國還可保證同前五大貿易對象的三個有貿易往來,再加上俄羅斯非洲和拉美一些國家,中國的對外貿易也不會喪失殆盡。事實上,這種假設中的極端情形是不可能發生的,如今有了RCEP,美國從經濟上圍堵中國就更可能落空。

第二,由於印度退出RCEP,使得美主導的印太戰略,在遏制中國擴張上,也會出現"跛腳"效應。

談RCEP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價值,一定要聯繫到印度,如果印度處在RCEP,鑑於印度的體量、人口和發展速度及印中關係,將會在內部牽制中國,形成RCEP內一股對中國的破壞力量。儘管RCEP保留了對印度的優先席位,但從新冠疫情後的印度經濟發展來看,估計印度較長時間都不會加入。所以印度的退出,在地緣戰略的意義上對中國是個大好事(經濟上中國會丟失印度市場),它使得美國的印太戰略,缺乏支撐點。

美國將重返亞太戰略包裝成印太戰略,原本是拉攏印度來遏制中國,印度也有意配合美國抗衡中國對南亞的影響,尤其在前段時期印中邊境對峙發生後,印度整體的抗中戰略態勢以及經濟去中化非常明顯。這當然會牽制中國的很大精力,然而,正如台灣的戰略學者張兢先生所言,美國當初硬將東亞太平洋與南亞印度洋相互結合,扯出個現實基礎薄弱的"印太戰略",刻意拉高印度戰略身價,以便作為美國區域戰略佈局上的策應打手,無奈印度經濟體制條件不足,無法加入以經貿合作為主軸的RCEP,這將嚴重削弱未來印度在相關議題上的發言份量,衝擊美國大力推銷的印太體系的可信度,東協各國亦會認為"印太戰略"不過是紙上談兵,經不起實際考驗,故對於美國區域戰略佈局與規劃來說,印度就像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可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RCEP對中共的地緣政治價值其實不只上面提到的兩點。美國和西方經常指責中國沒有遵守WTO的規定和國際經貿規範,以市場要挾西方企業,給中國貼上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標籤。這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受損嚴重。中美貿易戰後,中國開始注重這個問題,作為RCEP框架中體量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隨著協定的落實,中國如能像一些分析指出的,帶頭遵守協定,展示負責任的大國風范,那麼,當全球最大的經濟共同體不僅將在東亞出現,還可能不斷擴大時,中國未來的收益就不止於經貿,形象上也能加分,改善目前受孤立的狀態。

因此,對美國來說,眼下這種兩黨和社會極化的狀態不能再繼續下去,若內部紛爭不能短期解決,不僅重返CPTPP勢必成為問題,也將嚴重影響同中國競爭的效果,讓中共在同美國的戰略競賽中勝出。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