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移民受教育水準高
2013年5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陳碩(音譯)的出生地距離上海市走高速公路也要12個小時的車程。為了能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他6歲時,他的父母就將他送到親戚家,讓他在遠離父母的上海去上學。19歲那年,他進行了更大的冒險,從高樓林立的大上海來到了德國萊茵蘭 - 普法爾茨州,在沃爾姆斯(Worms)學習經濟。如今,35歲的陳碩已經在德國一家機械製造公司擔任部門經理。專家們認為,像他這樣的成功經歷並不罕見。
人才全球中介公司的博什(Tobias Busch)說,這就是那些來到德國,在這裡學習計算機、工商管理或機械工程學的中國精英。博什對德國之聲記者說:"他們精力充沛,積極進取,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在中國,那些出身權貴家庭的子女通常都被送到英國或美國的學費昂貴的頂尖大學學習,而家境不夠寬裕的子女便被送到德國來上大學。如今,在德國上大學或者已經結束學業的中國學子共有2萬至3萬人。博什說:"中國在移民方面發揮的作用明顯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
高素質移民數量增加
德國勞動力市場研究員赫伯特‧布呂克爾(Herbert Brücker)說,在德國,人們對移民的印象通常是水準低下。事實上,情況正好相反。他受貝塔斯曼基金會的委託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在年齡15歲至65歲的新移民中,43%的人擁有技師、大學或者技校畢業證書,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但是在同等年齡段的德國人中,擁有同樣教育和技能水準的人只佔26%。
陳碩來自中國,但還有更多來自中歐和東歐新歐盟成員國的移民。布呂克爾認為,歐元危機當然是促使他們前來德國謀生的一個很大的因素。從前的移民目的地如西班牙、義大利、英國和愛爾蘭因失業率高已不再有吸引力。據聯邦統計局公佈的資料,去年共有36.9萬人移民德國,創1995年以來最高紀錄。
官僚主義障礙嚴重
貝塔斯曼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約爾格‧德萊格(Jörg Dräger)認為,移民數量可能不久後會隨著歐元危機的結束再次下降,但是德國仍將依賴於技術移民。他警告說:"我們缺乏技術人才,同時我們的人口在下降,如果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承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負擔,我們的社會福利系統將變得不穩定。"因此,貝塔斯曼基金會致力於實行新的移民政策,也就是為那些德國所缺乏的高技能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發放所謂的"黑 - 紅 - 金"卡。該基金會認為應根據移民的技能和德國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發放移民卡。此外,移民卡要保障移民的居留和工作許可不受限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最精英人才前來德國。
勞動市場專家布呂克爾強調:"實際上我們是在與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竞争。" 這些國家主要是通過計分制挑選接收移民。"而我們不僅需要修改法律,朝這個方向發展 -在這方面,近年來我們已經做了很多。 同時,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招聘策略。"
這包括進一步承認外國學歷。雖然2012年德國一項承認外國學歷的新法律生效,但是官僚主義障礙影響了法律的實施。"主要的問題是,歐洲的教育系統存在很大差別。""例如,大多數國家沒有類似德國和奧地利這樣的雙軌職業培訓制。人們不是直接在企業接受職業培訓,而是在學校。"
人才外流對國家有益?
然而,那些人才流失的國家如何應對其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和熟練工人遠走高飛的問題呢?幾年前,專家們就警告人才的大量外流將使本國經濟蒙受損失。但是勞工市場專家布呂克爾則認為,人次外流對移民的原籍國也有積極的作用。他的觀點是:"移民可減少本國失業率。由於人均負擔下降,因此有利於國家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作者:Stephanie Höppner 編譯:李京慧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