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重創伊朗經濟 中國填補市場空白
2021年4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正在維也納舉行的伊朗核問題談判周末休會兩天。德國外交部表示,下星期將繼續談判,而各國談判代表都對會談前景感到樂觀。與會的伊朗副外長阿拉格希(Abbas Araghchi)更是聲稱,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將會收回針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2018年,川普治下的美國政府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重新啟動對伊朗的全面制裁。許多趁著2015年伊朗核協議簽署、制裁令取消的"春風"大舉進軍伊朗市場的西方企業,因忌憚美國的制裁措施不得不紛紛重新撤離伊朗。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則積極佈局,搶佔伊朗市場的空白。
如今,伊朗街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產汽車,覆蓋了從低端到中高端的各級市場。中國車企還和伊朗本土企業合作,在伊朗境內設立工廠。甚至一間原定要和德國大眾合作造車的工廠,如今也成了某家中國汽車廠商的生產基地。
事實上,2018年美國重新祭出制裁伊朗措施之後,德國等歐洲國家也曾出台一系列措施,試圖幫助企業規避美國制裁、繼續留在伊朗市場。不過,這些措施顯然並沒能化解歐洲企業界的擔憂,大多數企業仍然在短時間內撤離了伊朗。
投資換石油
曾為許多在伊朗投資的外國企業提供咨詢業務的拉扎吉(Cyrus Razzaghi)在接受德廣聯駐德黑蘭記者採訪時指出,2018年後,隨著大量西方企業撤離,伊朗當局正在逐漸將視線轉向東方:"伊朗沒法無休止地等待核協議復活,伊朗急需發展,需要技術以及貿易夥伴,而中國則能夠滿足這些需求。"
就在今年3月,中國外長王毅到訪伊朗時,兩國簽署了一份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協議,北京將陸續向德黑蘭投資4000億美元用於伊朗的能源、交通、電信設施建設。伊朗方面則承諾為中國供應廉價石油。簽署協議時,王毅還揶揄美國說,中國和伊朗的合作是"持久且具備戰略性的",不會"因為一個電話就出現改變"。王毅還披露,中伊兩國在軍事方面也將開展合作,但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按照計劃,中國企業將會投資擴建多個伊朗在波斯灣的海港,這將顯著增強中國在波斯灣乃至印度洋的影響力。企業咨詢師拉扎吉則對德廣聯指出,一切看上去都是"雙贏局面",但是此類協議"往往將魔鬼藏在細節中",而正是這些細節尚不為外界所知曉。
伊朗民眾依然疑中親歐
德廣聯記者在德黑蘭街頭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發現許多人都對伊朗中國全面合作協議抱有疑慮。"據說,伊朗領導人把整個國家都賣給了中國人?""我希望這份協議能給普通民眾帶來點實惠,否則這種協議對我們什麼用都沒有。"
由於腐敗、治理不善等因素,伊朗經濟多年來舉步維艱,美國制裁更是雪上加霜。全國的通貨膨脹率、失業率節節攀高,貨幣匯率則持續探底。在制裁令下,許多西方貨物只能迂迴輾轉進入伊朗,進一步推高了價格。與此同時,中國產品則依舊物美價廉,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都在大舉拓張伊朗市場。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伊朗的最大貿易夥伴。
不過,伊朗民眾依然更相信西方國家的商品。德黑蘭街頭的商鋪往往會打出"德國製造""義大利生產"的標語,而"中國製造"字樣則仍然只會出現在商品標籤上。企業咨詢師拉扎吉對德廣聯記者指出,這是因為許多伊朗的商人、工程師都有留學歐洲的經歷,"對這些人而言,歐洲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只要可能,伊朗人還是更願意和歐洲人做生意。"
但是在制裁令解除之前,歐洲企業暫時難以重返伊朗市場。本輪圍繞伊朗核問題的談判4月6日才剛剛開始,與會的主要是伊朗、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中國以及歐盟的外交官。美方代表並沒有加入集體談判,而是參加了幾場單獨會談。此輪談判的主要目的是讓美國取消制裁、重回伊朗核協議,從而換取伊朗放棄其核武器研發計劃。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