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倫敦
英國首都,大倫敦區的人口800餘萬。1831年至1925年間,倫敦為世界最大的城市;而今,圍繞大倫敦的城市帶依然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市圈之一。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feinstaub in london
柴油發動機是城市空氣中粉塵污染的罪魁禍首,長期吸入粉塵有致癌的危險。統計數據表明,每年有35萬名歐洲人死於這些細小的顆粒。為此,歐盟制定了相關條例,在許多城市中推行。最近,倫敦政府宣佈,將向污染嚴重的卡車徵收每天200英磅、約合2800元人民幣的費用。目前約有2500輛裝有陳舊柴油發動機的卡車必須繳納這一費用。德國之聲記者發來如下報導。
倫敦時裝周叛逆代表登場
歷來倫敦時裝周是公認最有創意最不媚俗的時裝表演。本周末,倫敦時裝周將再度粉墨登場,但是大家擔心來自美國大宗訂單因為次貸危機會減少。
倫敦當局突擊搜查中餐館抓獲30華人黑工
*
倫敦又接警告
本周五(6月29日),倫敦警方及時挫敗兩起汽車炸彈襲擊企圖。此事表明,百萬人口城市倫敦隨時會遭遇恐怖分子的襲擊,歐洲其它大城市也不例外。正因如此,人們有必要進行認真的思考,採取審慎立場。
中國新股上市領導世界潮流
德國股市在苦苦掙扎,而中國股市卻蒸蒸日上。中國颳起的上市風暴席捲了世界,也讓德國人看得眼暈。
香港-倫敦只要100歐:首條遠程廉價航線開通
歐盟反恐措施倫敦部長會議背景報導
自從9-11以來,歐盟已經推出了一系列反恐法律。然而,歐洲公民幾乎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他們的權力將為了安全利益受到什麼樣的限制。為此,2005年12月歐盟內政部長們決定把反恐搞得更透明。8月16日,歐盟內政部長們在倫敦聚首,再次討論相關問題。下面是德國之聲駐記者發自布魯塞爾的背景報導。
評論:越反恐越恐怖?
在911恐怖襲擊事發的近5年之後,英國警方及時阻止了一場有預謀的嚴重血案的發生。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主要是飛往美國的航班。到目前為止,英國警方已逮捕了24名嫌疑人。英國進入最高警戒級別,其它國家也都相繼發生了預防恐怖襲擊的警報,並採取了相應的安全措施。由於此事的發生,導致許多國家機場的飛機晚點,飛往英國希斯羅機場的班機均被暫時取消。
倫敦:恐怖襲擊一年之後
2005年7月7日,四名自殺式襲擊者幾乎同時在倫敦不同地點的地鐵和公共汽車上引爆炸藥。襲擊者和52名倫敦市民喪生,數百人受傷。英國上下為之震驚,隨即展開了大規模調查。目前已知,四名恐怖分子獨立策劃並實施了這一行動,他們自己籌措了12000歐元,自制了炸彈。而且特意找了地鐵和公共運輸線路上防護設施最薄弱的地方。
中國大閘蟹入侵英國水域
且不說來自各方的「中國威脅論」 如何危言聳聽毫無根據,如今中國人眼中的「天下第一美味」大閘蟹大面積入侵英國主要水道搶佔英國本土蟹類領地還真的讓英國人確確實實感到來自中國的「威脅」, 以致於他們將它看作一種可怕的入侵生物,除之而後快。
評論:倫敦聲明雷聲大雨點小
多家國際媒體報導,俄羅斯和中國也同意將伊朗核爭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事實的確如此嗎?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外長在倫敦會晤後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稱,將在3月份聽取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後再作決定。由此看來,伊朗核爭議提交安理會並不是確定的事實,而是被推遲了。
阿富汗出資國倫敦會議前瞻
自2001年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後,阿富汗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阿富汗人選舉了議會和總統。但人們還不能說阿富汗獲得了成功。那裡的局勢仍舊十分不穩定,沒有外國的支持將難以支撐下去。今天,在倫敦召開國際阿富汗出資國會議,討論對阿富汗的支持問題。阿富汗政府將提交一份五年計劃。英國首相布萊爾,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及美國國務卿賴斯將列席會議。
周一晚六國外長伊朗問題倫敦會晤前瞻
隨著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的迫近,國際社會對伊朗核問題的討論也在不斷升溫,英、法、德三國為代表的歐盟、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周一晚上舉行會議,就這一問題進行斡旋,歐盟和美國希望能說服中國和俄羅斯改變立場。德國之聲報導如下。
梅克爾作客倫敦唐寧街
剛剛走馬上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女士周四(11月24日)訪問了倫敦。施羅德執政期間,德英兩國因為在伊拉克政策上的分歧而漸行漸遠。在外交政策上有親美傾向的梅克爾會與布萊爾走得更近嗎?
全球文盲多
該組織本周三(11月9日)在倫敦向公眾介紹了其《分享教育》的世界報告。據報告統計,全球大約有7.7億成人不識字,相當於世界成人總數的18%。自1990年以來,全球文盲總數已減少了1億,其中絕大部分,即9400萬名掃盲者來自中國。
倫敦氣候峰會:京都協定應全球化
今天,8個發達國家的能源和環境部長在歐盟理事國英國聚會,探討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尋求戰勝氣候惡化的新途徑。作為騰飛國家的中國、印度等國也受到邀請參加此次會議。
倫敦峰會論全球化,施羅德謝別歐盟同行
歐盟非正式首腦會議10月27日在倫敦舉行,會議主要討論全球化對歐盟國家的後果及其應對政策。對於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施羅德來說,此行也是他最後一次同歐盟各國政府首腦議政。 有媒體認為,施羅德應該像當年柯爾對待他一樣,把出席峰會的機會讓給即將正式上任的新總理梅克爾。
俄羅斯同歐盟在倫敦舉行峰會
周二,莫斯科代表將在倫敦展開同歐盟為期一天的高峰會晤。會談的主要議題是圍繞簡化簽證手續、伊朗的原子計劃以及俄歐雙方繼續在能源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倫敦清單:什麼人要被驅逐
在7月倫敦恐怖連環爆炸襲擊之後,英國政府準定將一項有關政策具體化,也就是把涉嫌恐怖分子或者他們的同情者遞解出境。英國內政大臣克拉克在本周三宣佈了一份清單,其中列舉了將導致被英國政府驅逐出境的行為。
倫敦襲擊後果:深膚色者都受懷疑
倫敦恐怖襲擊後,特定的一些少數民族成為了重點懷疑和搜查的目標。非白種英國人普遍不被信任,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四名倫敦「背包炸彈」疑犯全部落網
英國警方稱上周四企圖在倫敦三個地鐵站和一輛公共汽車上製造第二輪炸彈襲擊的四名凶手已全部落網。繼第一名嫌疑犯周三在伯明翰落網後,周五蘇格蘭場證實,英國警方逮捕了另外兩名作案嫌疑人。同日,義大利內政部長皮薩努宣布,義大利警方抓獲了最後一名企圖製造倫敦襲背包炸彈襲擊的嫌疑犯。
一周港媒:達賴、朝核會談與倫敦誤殺事件
德國日前向達賴喇嘛頒發「和平獎」引起了北京的強烈反彈;另外,北韓核問題六方會談今天進入第三天,而最近發生在英國的巴西青年被誤殺事件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所有這些都是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
未解之謎:保加利亞情報局幹掉了新聞記者
這一幕像是電影中的情節:保加利亞著名異議人士、作家馬爾科夫於1978年9月在倫敦的大街上被人開毒槍謀殺致死。當時,馬爾科夫為BBC和自由歐洲電台工作,是那裡的自由撰稿人。他的死距今已有27年,卻仍然是個謎,蘇格蘭法院至今仍未結案。保加利亞记者哈裡斯托弗將自己對該案的調查綜合成書,書名為「被殺害的流浪者」。
射殺無論?假如恐怖分子遭遇德國警察...
英國警方執行的射殺令政策致使7月22日一名無辜巴西青年被殺。倫敦警察廳雖然對此深表歉意,但也為這一明確的「格殺勿論」政策辯護。而德國在這方面的法律規定則模糊得多。
恐怖主義象海嘯,找不到預防的靈丹妙藥
埃及渡假游泳地沙姆沙伊赫發生恐怖襲擊,倫敦連續發生恐怖爆炸,英國警方誤殺無辜巴西青年...現在,無論是沙姆沙伊赫還是倫敦,顯然都感到對恐怖主義毫無辦法可施。請看德國之聲記者費利普的一篇有關評論。
倫敦誤殺無辜案:巴西人稱這是「槍決」
倫敦警察因為上周五誤殺一名無辜巴西青年而陷入嚴重危機。批評者呼籲取消反恐的名義下的警察射殺權。巴西政府要求英國就誤殺事件給予解釋,巴西國內報紙稱事件是一次故意的執行槍決醜聞。
爆炸的世界 從倫敦炸到埃及
倫敦恐怖襲擊餘波未平,埃及紅海之濱的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又發生了連環炸彈爆炸事件。星期六凌晨,沙姆沙伊赫的集市、一家高級飯店以及硬石咖啡廳分別發生爆炸。據最新消息,至少83人喪生,200多人受傷,死者當中至少有8名外國人。
按在地上連開五槍-倫敦警察射死疑犯
倫敦警察周五在一個地鐵站開槍射死了一個疑犯。此外,還團團地包圍了一個清真寺。似乎一個大於過程的「尾聲」開始上演了。一個與基地組織有關的組織稱周四的爆炸是他們所為。倫敦人的神經已經快要爆炸了。
巴基斯坦人被倫敦「群眾」殺害
倫敦恐怖襲擊发生3天后,一名48歲的巴基斯坦人在倫敦諾丁漢區被一群年輕人謀殺。警方表示該案有種族主義背景相關。自倫敦恐怖襲擊發生以來,不同的伊斯蘭組織均收到了充滿敵意的電子信,一些清真寺的玻璃被砸碎,還有人縱火,許多穆斯林都有過在大街上遭到侮辱的經歷。生活在英國的穆斯林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陰雲未散硝煙又起—倫敦再度發生爆炸
倫敦恐怖襲擊陰影還未散盡,周四下午又發生了四起爆炸案。警察疏散了三處地鐵站。據悉,一名凶手可能受傷,一名疑犯已被抓獲。除此之外,目前尚無人員傷亡。
一周香港媒體摘要(2005年7月14日)
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近年對中國增加軍費十分敏感,但中國軍方人士依然強烈鼓吹增加軍費;前中國銀行副董事長劉金寶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美國曾經提醒台灣不要過於親近日本。以上這些消息是這幾天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時注意的焦點。另外,倫敦恐怖爆炸案的後續情況,也也是香港媒體注意的問題。
歐洲國家的穆斯林成了第五縱隊?
5天前倫敦發生炸彈襲擊事件,造成50餘人喪生。周二,警方顯然已經確定了凶手。據媒體報導,案犯系巴基斯坦裔,但全都在英國出生。謀殺荷蘭導演梵谷的凶手近日正出庭受審,他也是在荷蘭長大的摩洛哥人。上述案例對歐洲國家的外來移民融合政策會產生怎 樣的影響?以下是德國之聲記者彼德.菲利浦發表的評論。
恐怖之後:人體炸彈浮出水面
造成50多人死亡的倫敦爆炸案剛剛過去五天,英國警方就已稽查到四名嫌疑犯:他們是祖籍巴基斯坦、在英國出生長大、年齡介於19至22歲之間的年輕男子。其中三位生活在英國北部城市利茲(Leeds)。初步確認,這些自殺式襲擊者自己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倫敦爆炸案後看生化武器前景
倫敦爆炸案發生後,人們最為擔心的是,如果繼續有炸彈爆炸,會是什麼炸彈。自從「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神話傳播開以來,人們對生化武器心存恐懼。很多方面還認為,這樣的武器製造起來非常簡單。那麼,真正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倫敦穆斯林的擔心
目前還無法確定7月7日倫敦系列爆炸案的幕後元兇。數百名調查人員緊張緝捕凶手的同時,英國的伊斯蘭信徒們開始擔心,他們會成為報復行動的目標。
倫敦恐怖陰影不掩八國峰會成績
在蘇格蘭舉行的本屆八國集團峰會的主要議題是戰勝貧困,減免非洲國家債務以及防止氣候繼續惡化等問題。雖然此次會議取得了進展,但是發生在倫敦的恐怖襲擊事件卻吸引了公眾更多的注意力。
馬德裡倫敦相繼被炸,德國的安全系數還有多大?
安全專家們一致認為,沒有什麼手段可以徹底防止恐怖襲擊的發生,當然人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做到全面的防範。倫敦發生爆炸襲擊事件之後,聯邦內政部長席利就德國目前的安全形勢發表講話。
阿報稱倫敦爆炸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役
倫敦「七七爆炸」後,德國之聲阿拉伯語網的同事摘錄了阿拉伯語報紙的一些評論。譯載如下。有的阿拉伯語報紙把這次恐怖襲擊稱為「從9-11開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役。
倫敦側記:走出陰影繼續生活
昨天在倫敦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使全世界受到了震撼。各國政府首腦向英國政府表達了他們的慰問。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所有成員國協助尋找恐怖分子以及他們的幕後指使者及經濟贊助人。倫敦人正在試圖走出恐怖襲擊的陰影。
倫敦—慘遭恐怖襲擊之後
就在倫敦獲得2012年奧運會主辦權的一天之後,該城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死傷人數不斷增加。據英國警方報導,在此次連環爆炸案中至少有57死亡,700多人受傷。一個名為歐洲基地聖戰秘密組織的團體已在網站上聲稱對此次爆炸事件負責,並同時向丹麦和義大利發出威脅。
打擊恐怖主義不應喪失民主價值觀
據官方消息,英國首都倫敦周四發生的恐怖爆炸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57人喪生,700餘人受傷。一個迄今為止人們並不瞭解的與基地恐怖組織有染的恐怖團伙宣佈對倫敦地鐵和公共汽車遭到的炸彈襲擊負責。本台記者彼德.菲利浦就襲擊事件發表了評論。
倫敦爆炸案:死傷人數繼續攀升
恐怖分子又將黑手伸向了倫敦,製造了連環爆炸案。已統計的傷亡人數不斷上升,英國軍隊開進了倫敦市區。这是继馬德裡事件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恐怖爆炸。基地組織在一封公開信中稱自己是幕後策劃者。死亡人數已近40,傷者上千。
2012年申奧結果揭曉:倫敦獲勝
5個世界超級都市聚會新加坡,競爭2012年夏季奧運的場地。它們是巴黎、倫敦、纽约、馬德裡和莫斯科。中歐時間12點半時,從新加坡傳來消息證實紐約、莫斯科和馬德裡已失敗出局。13點45分左右,最終結果揭曉:英國首都倫敦力克群雄,脫穎而出,榮幸地接受打點2012年夏季奧運會場地的重任。
Live-8對陣八國峰會:為貧窮而歌唱
名為Live-8的全球援助世界最貧窮國家慈善演唱會首場演出周六晨在日本首都東京附近開幕。世界各地的著名音樂人在英國「八國峰會」開幕前夕呼籲富國奉獻愛心,關注窮國。
倫敦孤鴻十年泣血,張戎著書「起訴」毛澤東
以英文傳記體作品「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揚名海外的英國華裔女作家張戎嘔心瀝血十年,與夫君共同寫就「毛澤東傳」。這部6月3日在英國出版的政治人物傳記將毛澤東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殺人惡魔,有超過七千萬中國人成為毛發動的運動的犧牲品。
大不列顛: 戰爭改變了日不落帝國的一切
在英國,人們以輕鬆的心情,興高采烈地歡呼戰爭的結束。但是身為勝利者的英國人卻清醒地意識到,作為帝國主義大國的偉大時期行將結束。那時,人們對社會公正有了新的認識,在這一新思潮的推動下,福利國家出現了。不久之後,英國社會的面貌也因此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中國國航將在倫敦上市
*
倫敦國際戰略所:世界變得更不安全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在今年的年度報告中指出,自伊拉克戰爭以來,世界變得更不安全了。美國帶領其盟軍侵略和佔領伊拉克加速了基地組織招兵買馬,據估計,基地組織在全球約有1萬8千名成員及追隨者。
來自敦煌的世界最早印製書在倫敦首次展出
溫家寶在倫敦:沒有經濟保障,自由就無從談起
中國總理溫家寶繼續歐洲訪問行程,昨天在倫敦同英國首相布萊爾舉行了會談。雙方均強調加強中英合作關係的重要性。布萊爾還在會談中督促中國賦予香港民眾更多的民主權利。就英國政府面臨的因虐待伊拉克戰俘而陷入的窘境,溫家寶沒有加以評論。
上一頁
第8 頁,共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