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朝自由貨幣方向進發」
2013年9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日前的一項報告,中國國幣—人民幣「元」已進入全球最大貿易貨幣之列,顯示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突出地位,這一發展與北京讓「元」漸進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並成為國際主導貨幣之一的目標相契合。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步驟之一是,在計劃建立的上海自貿區試行人民幣「元」的匯率自由浮動。9月6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經濟」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認為,北京此舉意義重大,該文寫道:
「中國決心,不僅繼續開放其實體經濟,而且也放開其貨幣和金融市場。中國最大都市和最重要的經濟、股市基地—上海將扮演先鋒角色。……
「迄今,外貿雖可以人民幣結算,但所有資金流進出在中國都受嚴格控制。此外,央行每天規定人民幣的參考匯率,銀行只能在匯率走廊範圍內活動。在上海取消這一限制的試驗在中國大陸是破天荒之舉。迄今,貨幣和自由化及其在國際上的使用首先是在香港經濟特區試行。
「將試驗區擴大至人民中國內陸的一個毗鄰地區的計劃符合大政方針。一方面,根據正在實施的本個5年發展規劃,至2015年,人民幣要具備自由兌換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國務院的一項決定,至2020年,上海要成為以紐約或倫敦為榜樣的一大國際金融中心。第三,央行和政府致力於使人民幣成為其他國家外匯儲備金的一種儲蓄貨幣。其最終目標是,形成由多個主導貨幣構成的多極世界金融秩序,打破迄今的美元獨霸地位。只有在貨幣完全自由兌換、沒有資本控制的情況下,這些具有國際意義的舉措才是可以想像的。
「作為中央政府的國務院尚未批准兌換自由化,但在兩周前即已批准了在上海建立自貿區的計劃。根據新傳出的消息,在該自貿區也將試行利率自由。中國的所有其他地方,利率既不由市場,也不由商務銀行確定,而是由央行決定。央行新近雖取消了借貸利率上限,但未取消對存款利率的上限。作為全球最大節約者的中國人得到的存款利率,在最好的情況下只相當於通膨率。」
一種進步?
當天的《南德意志報》的一篇署名文章也強調,在上海自貿區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標誌著政府致力於推進經濟體系轉型。尤其是西方國家多年來批評中國政府人為壓低人民幣幣值,使本國出口業獲取價格競爭優勢。北京決定逐步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多少是一種進步,此外,元自由兌換本身自有有利的一面:
「元兌換率若放開,對中國亦有好處:如果商品簡單地用人民幣結算的話,人民共和國將獲得之於美元的更大獨立性……」。
摘編:凝煉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