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創新
2014年7月2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引入電動汽車的問題上,沒有哪個政府面臨的壓力比中國政府更大:中國大城市的霧霾導致生活品質下降,民眾開始惶恐不安。據北京環保部門訊息,汽車尾氣是大氣污染主因,22%的霧霾歸因尾氣。
與此同時,在將電動汽車引入日常生活這個問題上,沒有哪個政府比中國的威權政府更有能力。中國政府可以下令,國家為電動車購置者報銷50%的購車費用。中國政府最近決定,每三輛機關公務車中,未來至少有一輛是電動車。這就意味著:很快將有500萬輛電動汽車行駛在中國公路上。在這個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或將迎來電動汽車時代一切就是這麼快。中國去年新添機動車1800萬輛。相比之下,德國的數字為約300萬輛--一個微步下滑的市場。
除了梅賽德斯外,所有其他德國品牌在中國賣得都比在德國本土好。而且很快,德國電動車在中國的銷量也會比德國本土好。
亞洲--技術研發者
如今,中國不僅引入新技術,亞洲本身研發也越來越多。用一名北京出租司機的話說,"堅不可摧"的德國發動機面對著越來越多來自亞洲的競爭。以前人們說,誰的發動機好,誰的汽車就最好。這句話在今天仍然適用,不過市場變得幾乎同樣重要了。而在未來,汽車領域最重要的將是市場和電池。
在電池方面,亞洲在技術上領先。在市場方面,三星這樣的企業已經證明自己能研發出世界品牌。三星憑借其智慧型手機讓蘋果也不禁心生畏懼。
目前對於汽車創新而言,電池才是最重要的。日本、韓國和中國的電池生產商如今這等領先,以至於德國汽車製造商除了與其合作外別無選擇。梅賽德斯和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合作,在今年推出首款面向中國的電動車。寶馬步子邁得更大,已經擁有兩個亞洲合作夥伴。寶馬和韓國三星就新電池達成一個價值數十億的買賣--不僅是向巴伐利亞人(寶馬)提供電池,同時也共同進行研究。另外寶馬還和日本豐田合作,而豐田在混合動力發動機領域技術領先。選擇類似做法的還包括美國的電動跑車製造商特斯拉,該企業研發了自己的電池,是西方電動車領域的先鋒。儘管如此,特斯拉仍然在虧損。因為其企業規模太小,特斯拉最近聯手日本松下電子一同開發新電池技術。他們不想繼續僅僅製造豪華車,而是也推出中檔車。即使身處矽谷,也不得不選擇和亞洲合作。
電池是王牌
有意思的是,目前領先的供應商根本不是來自汽車業,而來自電子消費品業。對比西方電子品牌,它們(亞洲製造商)更專注於電池性能。蘋果的特色則非電池,而主要在良好的軟體和瀟灑的設計。節省成本的能源效率領域的創新主要發生在亞洲。就電動汽車而言,價格和行駛能力同樣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如果續航短、又缺乏路上充電機會,那麼補貼和減免稅收難以奏效。德國汽車製造商雖然能給一個時髦的汽車配置一個電動馬達,但截至目前,這個馬達的造價達到整個汽車價格的三分之一,而其幾百公里的續航裡程並不令人信服。
因此目前亞洲人手中有三張王牌,憑借這些王牌他們可以繼續弱化西方的技術領先地位,讓局勢變得對自己有利:政治上的實施力;核心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巨大的、未飽和的市場力量。
德國汽車在一夜之間過時了,這在今天並不難想像。而只有德國汽車製造領域的高層管理人員不再是汽油發動機工程師的天下,而是電池、市場營銷和設計專家佔主導,德國才能戰勝挑戰。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專欄作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萬方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