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爭端持續升溫
2013年6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近日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再度升級。本周三(6月5日)歐盟將決定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高達47%的懲罰性關稅,而中國商務部則剛剛公佈了一項針對美國和歐盟化工產品的反傾銷初裁。
上周五中國商務部在其官方網站公佈,"從即日起,將對原產於歐盟和美國的進口的四氯乙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據中國新聞媒體報導,這次為期一年的調查是由化工行業申請發起的,兩家化工企業早在四月底就提交了反傾銷調查申請,懷疑相關政府支持上述產品的傾銷。針對此舉,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上周末僅表示"無可奉告"。
事實上中國早在5月中旬就開始對從歐盟、日本和美國進口的鋼管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據中國商務部此前公佈的訊息,調查針對的是一種主要用於發電廠,可以耐高壓、耐高溫的專業合金鋼管。
針對中國的光伏太陽能產品,歐委會也做出了相同的傾銷指控。值得一提的是歐洲一些太陽能生產商正在大聲疾呼,希望布魯塞爾作出反傾銷裁決。這些企業認為目前已經步履維艱,如果歐盟對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置之不理,更多企業將面臨破產威脅。
歐盟內部的意見分歧
儘管如此,歐洲太陽能產業在徵收懲罰性關稅上也存在意見分歧:關稅的提高可能會導致歐洲太陽能發電設備成本大幅上揚;而中國可能採取相關報復性措施也是擔憂之一。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和德國外貿協會(BGA)都已經對中歐貿易爭端的升級提出警告。
歐盟各成員國對於是否實施懲罰性關稅制裁也存在分歧。歐盟成員國中18個反對制裁,而德國聯邦政府更是反復地、明確地表達了拒絕態度。另外很多人也懷疑歐洲企業是否能從針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措施中獲利。歐盟專員奧丁格(Günther Oettinger)在接受德國媒體《焦點線上》採訪時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在德國技術和零件上需求強勁,實施懲罰性關稅對德國企業不利。奧丁格認為,和中國的貿易爭端會導致歐洲可再生能源變貴,"缺乏長期國際競爭力"。
中國光伏業成眾矢之的
中國政府是否對其太陽能產業的補貼力度格外地強,使其成為眾矢之的?中國光伏企業堅決駁回了有關指責。但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和紐黑文大學研究人員烏莎‧海利(Usha Haley)和喬治‧海利(George Haley)通過研究認為,如果不是得到了如此強力的國家支持,中國的太陽能產業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2008年以來,中國太陽能產業增長十倍,其中國家援助和支持起了很大作用。然而最近中國政府減少了對該行業的補貼,很多中國生產商正面臨破產威脅。
除太陽能外,烏莎‧海利和喬治‧海利還對中國鋼鐵、玻璃、造紙和汽車零件等行業進行了調查。他們認為中國中央和省級地方政府為開拓國際市場,對國內企業進行了系統性的補貼。他們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總結說,"龐大的政府補貼導致中國一些行業中不存在自由貿易,市場機制不能正常運行"。
來源:德新社 編譯:萬方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