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污染「宣戰」
2013年7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按照北京政府的說法,減少空氣污染是有史以來"最為複雜和艱巨的計劃"。據英文官媒《中國日報》報導,中國政府計劃投入1.7兆人民幣,以在2017年之前遏制大氣污染進一步惡化,並在部分地區減少空氣污染。此外還將設定嚴格的PM2.5空氣微粒指標。這些直徑小於2.5微米的空氣懸浮物會滲透進入人的肺部,並造成嚴重的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對人體健康尤為有害。
這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尤其針對華北地區,特別是類似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一些城市。報導稱,政府希望在2017年之前將這些地區的有害氣體排放量在2012年的水準上減少25%。
中國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對媒體表示,國務院已經在上個月通過該項計劃。趙同時補充說,《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行動計劃》也在制定中,這三項計劃將成為治理中國污染的重要行動綱領。他表示,今年1月覆蓋中國大片地區的嚴重霧霾引起了公眾對於大氣污染的關注。
"民眾要求拿出行動"
在公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前,中國國務院還曾宣佈了10條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措施,被簡稱為"氣十條"。這些新規定包括減少重污染工業的排廢以及扶持清潔能源研發。
非盈利組織"中國對話"的專家希爾頓女士(Isabel Hilton)對德國之聲表示,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北京政府面臨的一個重大政治難題。環境狀況糟糕已經成為全國各地日益增加的公共抗議行動的重要誘因,中國政府由此擔心出現政治不穩局面,以及合法性遭遇挑戰。
"許多年來,當局只是對公眾隱瞞真相,但現在任何人都可以買到手持監測器,它會精確地告訴你,你正在呼吸的空氣品質有多差。已經不可能繼續隱瞞,民眾要求拿出行動",希爾頓表示。
最近公佈的計劃中並沒有提供如何達到五年目標的細節。人們不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新措施究竟應該由誰來執行,如何執行?希爾頓分析稱,中國環保部在各部委中實力較弱,並且"面對重大經濟和工業界利益時缺乏底氣"。這位專家表示,即使環保部設立標準公佈規章,"人們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不予理會,對於污染行為的懲處如此輕微,實施不力,因此毫無效率"。
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中國嚴重依賴煤炭作為能源,這一方面幫助該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實現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增長,但同時付出巨大代價。根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公佈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僅在2010年一年裡,中國因空氣污染而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就高達120萬。
該報告指出,中國導致過早死亡的因素中,室外空氣污染排名第四,僅次於糖尿病、高血壓和吸煙。
希爾頓相信,這與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模式直接相關。"中國現在的年煤炭消費量接近40億噸,而1990年代只有10億噸",而與此同時,工業及道路交通造成的污染也在上升。2006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而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
此外,本月初美國一份科學雜誌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數十年來實行的在淮河以北地區提供免費煤炭以供取暖的政策造成北方5億人口的期望壽命值平均減少5年半。
參與本項研究的清華大學教授李宏彬對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當局已經意識到污染帶來的嚴重生命損失。"政府在解決污染問題方面加大投資,以挽救生命,這是值得的。"
需要更為根本性的變化
儘管中國政府做出一定努力,但局勢依然嚴峻。許多專家認為,"環保新政"要想產生效果,中國必須實行極為根本性的能源結構改變,而且這一過程將延續許多年。"這個問題本質上是工業化、燃煤發電和機動車日益普及的結果。這是很難逆轉的趨勢,而迄今為止所作出的努力基本侷限在城市和省級以內",中國環境專家希爾頓表示。
嚴重污染對中國繁榮發展的經濟也造成了影響。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公佈研究結果稱,臭氧和空氣懸浮微粒對中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從1975年的220億美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1120億美元。
面子問題?
總體而言,中國的空氣污染問題似乎沒有"速效藥"。不過,公眾不滿和嚴重健康風險已經讓中共將這一問題擺在優先位置。希爾頓認為,驅使中國治理污染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許是:民族自豪感。
"北京是這個自視為正在崛起的經濟超級強國的首都。對於一個喜歡炫耀其經濟奇跡的政府而言,首都被視為不適宜居住是很丟臉的事情,而且不光是僑民如此認為,就連許多中國人也是這麼想的。"
作者:Gabriel Dominguez 編譯:石濤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