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使世界受益

2007年4月16日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世界各國可以受益於中國的新經濟政策。

https://p.dw.com/p/AFq1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圖片來源: AP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不久前訪問了中國,此行使他切身感受到中國的發展。他深入到貴州深山中的侗族村寨,那是一個不通柏油馬路、甚至遠離石子小路的貧困山村。儘管如此,那裡也通了電,可以收看電視,可以上網路。斯蒂格利茨從中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前景和希望。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數億中國人告別了赤貧,最近幾年,經濟年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長。斯蒂格利茨說,中國的變化不僅反映在統計數字中,也體現在人們的臉上。但是,中國也出現了新問題,這就需要找出解決這些新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需要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斯蒂格利茨說,中國知道,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改變以前的一些做法。各地各階層人士與他座談時,都意識到環境的承受能力有限,資源有限。所以,中國如果遵循美國的模式發展和消費,將對中國自己和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

斯蒂格利茨也注意到,中國正在重新審視亞洲國家實行的以出口帶發展的戰略。因為這一策略在全球造成了強烈的負面反應,引發了對「不公平競爭」的指責。其結果是貿易壁壘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很難繼續依靠出口保證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在出口問題上,說起來不可思議: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資助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年復一年地取得貿易順差,美國的貿易赤字越來越大。為了促使美國購買中國產品,中國大量認購美國債券。這不僅造成了中美兩國的經濟互為依賴的局面,也引起了美國政界的抱怨。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要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必須開發本國市場,促進國民消費。這裡首先要改善社會保障體制,其中首先要改善醫療、教育和養老體制,這樣才能縮小國民手中的存款數額,推動國內消費。

斯蒂格利茨不能認同中國經濟發展使世界其它地區付出了巨大代價的說法。來自中國的競爭確實使發達國家的企業必須進一步提供效益、降低成本、接受只能獲取較低利潤的現實,但中國提供的廉價商品使西方國家的物價在石油價格飈升的前提下仍然保持在低水準。這樣,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才能實施擴張的金融政策,以支持就業和經濟增長。

在中國實施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之際,西方國家應促使其成功,從中受益的不僅是中國,而且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