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同性戀日益開放-「同志」仍然進退維谷
2010年2月13日按原計劃,今年1月舉行的"中國彩虹先生大賽"的獲勝者原本應該參加今年2月在挪威舉行的世界同志先生選美大賽。這原本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同性戀選美活動,而且門票早就已經售罄。很多記者也幾經申請才獲准採訪。但是比賽開始前最後一刻,在北京警方干預下,主辦單位取消了活動。之前幾天,中國媒體大篇幅報導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場同性戀婚禮。這對新人雖然沒有在民政局登記,但是媒體報導有聲有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延斯‧達姆(Jens Damm)認為,中國政府對此類八卦新聞仍然十分敏感。
「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媒體熱炒某條花邊新聞,政府就非常緊張。思維保守的人會說,你們看,你們惹麻煩了!我們要在事態失去控制之前解除這一禍患。中國政府很怕失去對中國社會的控制。」
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國社會學家以及性問題專家方剛的支持。他指出,中國同性戀者沒有結婚和領養孩子的權利,是因為,「這其實不只是一個社會態度的問題,我覺得更是整個社會的態度問題,這還有個很長的過程。就是心理學界,精神病學界,他們界定的。但是這改變不了公眾社會的態度, 專家的態度不能代表整個社會。」
方剛表示,中國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對同性戀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包容。2005 年後,北京同性戀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上海於2009 年舉辦了第一屆同性戀大遊行。而生活在中國中小城市的人對同性戀仍然有偏見,「如果在這樣一個程度上來說,我不覺得(同性戀的)權利會越來越多,但是給同性戀的空間,也就是他們能夠略微自由一點的生活空間會越來越大。」
1990 年以前,中國官方並不承認存在同性戀這一社會現象。 90年之後,中國出現了第一批愛滋病案例,引起學者和公眾對同性戀問題的談論。今天,中國人的態度已有些改變,同性戀已經不再是骯髒的勾當。但同性戀者仍然受到歧視,特別是在工作當中。 柏林自由大學的達姆說,這一現象跟中國的傳統有關,「中國目前的家庭價值觀仍然基於家庭、後代、祖先等傳統觀念。中國家庭一定要有孩子,這是最重要的。同性戀家庭也可以領養孩子的觀點還沒有被中國公眾所接受。中國的傳統認為,這種方式違背道德,是不正常的。」
與其它國家不同,中國的同性戀並沒有受到宗教迫害,但是他們要獲得中國社會的完全接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作者:Sarah Berning
責編: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