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洲:缺乏信任的夥伴
2012年11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騰飛令人嘆為觀止。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今已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世界出口冠軍。歐洲從中國的經濟奇跡中受益匪淺。目前,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尤其是德中經濟關係譜寫了成功的歷史。1972年,德國企業對華出口額僅為2.7億美元,2011年則達到近650億美元。
這些數字凸顯了本周三晚(2011年11月28日)開幕的"漢堡峰會"的重要性。位於德國北部的港口城市漢堡座落著約400家中國公司。至本周五,來自政治和經濟界的高層代表將就歐中貿易關係舉行討論。漢堡峰會每兩年舉行一次。
不理解、不高興
儘管中歐經濟聯繫非常緊密,但雙方關係仍然打上了互不信任的烙印。歐洲對中國企業帶著鼓鼓的錢包開始採購之旅,並且首先將目光瞄準德國中小型企業感到困惑。中國則對歐洲不能解決債務問題感到失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聯合主席戴維‧馬什(David Marsh)這樣說道。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埃爾馬‧布洛克(Elmar Brok)公開談到中歐夥伴關係中的問題,並指出問題首先在於人民幣被低估以及中國不平衡的競爭條件。他說,中國經濟還不像歐盟那麼開放。他建議中國實行自由選舉,因為民主監督能夠更有效地打擊腐敗。
在對中國提出批評時,歐洲人並不總是意見一致。美國經濟學家海納‧弗拉斯貝克(Heiner Flassbeck)就表示,人民幣兌美元過去幾年裡已經升值30%至40%,因此貨幣問題已成為過去。
保護智慧財產權取得進步
朗盛(Lanxess)總裁阿克塞爾 ‧海特曼(Axel Heitmann)認為,對技術遭剽竊的抱怨也成為過去。他在"漢堡峰會"上表示,"這雖然仍然是一個挑戰,但現在我們知道如何保護我們的技術。"他還說,效率在中國至關重要,這給他的化工企業帶來了商機。
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天公司(EADS)董事會主席托馬斯‧恩德斯(Thomas Enders)認為,歐中關係的未來在於技術合作。他預測,中國企業今後能夠打破北美-歐洲在飛機製造方面的聯合方陣。這位空中巴士母公司的總裁說,"製造大型客機的門檻很高,但是,如果說哪個國家擁有資金和技術手段來趕上空中巴士和波音,那就是中國。"
從出口主導轉向技術革新
這樣的表態當然受到中國科技部長萬鋼的充分肯定。在他的簡短髮言中,技術革新是出現最多的概念。他說,中國需要發展模式的變革,需要一個由革新推動的經濟增長。現在依靠出口支撐的模式已經到了極限。環境遭到掠奪,貧富差距加大埋下了越來越多社會火藥桶。萬鋼說,新的領導層希望促進消費,加強服務業。今後幾年,中國將大規模投資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數量將從目前的不到3萬輛增加到2020年的2百萬輛。他說,這將給德國和歐洲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為了實現發展模式轉型,北京領導層必須接受經濟增長速度降低。漢堡峰會主席,漢堡商會前主席尼克勞斯‧敘斯(Nikolaus Schüs) 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僅為7%到8%。這將是1999年以來增長率最低的一年。
債務和歐元危機中的歐洲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出口市場崩潰將對亞洲國民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從歐洲經合組織剛剛傳來壞消息。該組織預測歐元區將出現小幅經濟衰退。
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CTAD)專家海納‧弗拉斯貝克(Heiner Flassbeck)並不感到驚訝:"如果各方都同時減少債務,那麼就會導致崩潰。"這是對德國政府的旁敲側擊。因其嚴格的節約政策,德國被視為對南歐的嚴重衰退也負有責任。弗拉斯貝克呼籲,債權國和債務國應該共同找到一個平衡點。
中國期待德國和其它債權國設法結束歐元危機。戴維‧馬什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對穩定歐元非常感興趣,但卻不願對歐元這一項目投入大量資金。總體來講,他認為中歐夥伴關係將進入一個敏感而脆弱的時期。
作者:張丹紅 翻譯:樂然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