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上合同期舉辦——是巧合?
2018年6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合組織第18次峰會於6月9-10日在青島舉行,G7峰會的會期則是6月8-9日,並且後者確定的時間要早。那麼,由中俄、四個中亞國家以及印巴組成的上合組織峰會,是否是要與G7唱對台戲呢?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與中國項目副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向德國之聲表示,從政治象徵意義上來說,這的確傳遞出一種與G7分庭抗禮的訊號,特別是在中俄與西方在國際秩序規則上立場不同的背景下。不過,上合組織的日程比G7更窄。其中心議題仍是打擊所謂"三股勢力":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恐怖主義。
G7議題"令人費解"
中國澎湃新聞刊登一篇題為"上合與G7:兩場峰會 兩種組織 兩種世界秩序的思考"的文章,文中認為,G7東道主加拿大努力通過設定峰會的議題,來避免G7更分裂。首要議題之一是男女平權。作者認為,對G7這樣聚焦傳統政治戰略議題的多邊組織而言,這樣的主題令人費解。不過,考慮到跨大西洋關係的緊張:氣候保護、伊核協定、貿易政策、多邊主義,也就不足為怪。
文章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龐中英認為,"儘管內部存在衝突,G7仍然代表著西方心目中的世界秩序"。那麼,"上合組織是否代表著不同於G7的另一種的新的世界秩序?如果是的話,上合與G7兩種世界秩序之間的關係趨勢如何?"
G7、上合"兩碼事"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教授朱永彪則認為,上合組織與G7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可比性。"因為上合組織的地域性更強,G7更多是和經濟實力有關,是西方的幾個強國,地域性不強。關切的主要議題也不一樣。上合組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的主要關切、能夠增強成員國凝聚力的地方,還是在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合作方面。"
朱永彪教授還表示:"現在也有一種趨勢--也有好幾年了,就是希望上合組織有雙輪驅動,既要有安全合作,又要有經濟合作。實際上這涉及到上合組織的定位問題。最初成員國是否想把該組織在經濟領域的作用也發揮出來?可能當時並沒有涉及到這樣一個議題。從現實的合作情況來看也是如此。比如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領域的合作,主要是以雙邊為主,這種多邊的基本上是沒有的。"
上合內部爭議
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稱,上合組織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台。不過,在4月下旬上合組織外長會議後的新聞公報中,各成員國外長重申支持"一帶一路",但唯缺印度外長。外界認為,中國沒有在此議題上獲得印度的支持。
在上合組織內部,除"一帶一路"之外,還有其它潛在的爭議點。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杜懋之表示,有跡象顯示,中國對上合組織內部目前的反恐合作並不滿意。他說,中國對阿富汗安全局勢的惡化感到非常憂慮,這主要是因為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鄰的新疆的緣故。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中國在新疆採取了全面的監控措施。
俄羅斯是"小夥伴"
與G7一樣,上合組織也存在著利益分歧甚至對立。俄羅斯曾是G8和上合組織兩個國傢俱樂部的成員,直到2014年佔領克裡米亞半島。鑑於俄中都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兩國是否會在上合組織框架下走得更近?
在中國看來,特別是川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使俄羅斯成為重要的對話夥伴。龐中英在上述文章中寫道:"伊朗領導人參加青島峰會,為中俄在上合背景下與伊朗協調這一重大協議的未來提供了機會。預計上合組織於6月10日發表的《青島聲明》中將就伊核協議的前途表態。 "
但杜懋之認為,俄中聯盟恐怕沒有超出當前的具體議題的範圍。"早在川普上台前,俄中就深化了兩國關係,這主要是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緊張的結果。同時,這一夥伴關係也反映出兩國在意識形態上面對西方自由價值觀時共同的抵禦立場。"他說,中國在與自由民主政體的模式之爭中,俄羅斯是最重要的盟友。但中國並不希望與俄羅斯建立正式的盟國關係。這是吸取了歷史的教訓。中國曾三次與俄羅斯結盟,但都不歡而散:1896年清廷在甲午戰爭後、1945年中華民國在二戰結束前夕以及1950年中共與蘇聯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杜懋之認為,如今,俄羅斯在經濟上對中國來說是個"小夥伴"(junior partner),其經濟實力不及中國廣東省。不過,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以及軍火技術的供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