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義大利傳將與中國談判退出「一帶一路」

2023年5月12日

義大利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加入中國「一帶一路」的成員國,其總理梅洛尼卻有意終止合約,並稱簽約是個「大錯誤」。她為何這麼說?義大利退出的可能性有多少?

https://p.dw.com/p/4RF3i
義大利會否退出「一帶一路」引發熱議。圖為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資料照)
義大利會否退出「一帶一路」引發熱議。圖為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資料照)圖片來源: Riccardo De Luca/A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金融時報》週四(5月11日)報導,義大利計畫與中國舉行會談,就退出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協商,同時試圖保持友好關係、維持穩健的商業聯繫。

義大利於2019年加入中國的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倡議(BRI),是唯一加入此倡議的七國集團(G7)成員國,當時因此遭到美國與歐盟的嚴厲譴責。 2022年,現任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首度在競選活動上,公開稱這項決定是「一個大錯誤」。

不過,報導指出,梅洛尼週三(10日)表示她尚未確定將終止這項義大利與中國的標誌性外交合作,稱有關此事的「討論仍是開放的」。

幾位不具名的義大利官員告訴《金融時報》,梅洛尼政府應找到一種方法,讓義大利從「一帶一路」倡議中解脫出來的同時,又不至於激怒北京、遭到懲罰式的報復。其中一位官員強調,義大利將「努力避免問題升級」,因為義方並不希望與中國「對立」。

「政治就是要做選擇。她(梅洛尼)不能同時擁有中國和美國,」義大利前駐北約大使斯特凡尼尼(Stefano Stefanini)告訴《金融時報》,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義大利此舉是在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明確信號。 

「我們不能以美國盟友的身份,持續參與『一帶一路』的合作,」斯特凡尼尼說:「我們必須嘗試與中國談判出一個和平或最不具破壞性的退場方式。」

2月16日,中共中央外事辦王毅(左)出訪歐洲,於羅馬會晤義大利外交部長塔賈尼(Antonio Tajani,右)。
2月16日,中共中央外事辦王毅(左)出訪歐洲,於羅馬會晤義大利外交部長塔賈尼(Antonio Tajani,右)。圖片來源: Angelo Carconi /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義大利內部意見分歧

上個月底,彭博社即引述匿名知情人士稱,梅洛尼計劃5月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宣佈義大利對「一帶一路」的立場,但聯合政府內部目前意見分歧,梅洛尼領導的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成員大多贊成退出,其他黨派則不然。

當初羅馬與北京簽署「一帶一路」倡議,是由時任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所推動。當時義大利受到債務危機的影響,孔蒂期盼能提振該國低迷的經濟。但時至今日,幾項義大利在BRI提議的交通基礎設施計劃幾乎毫無進展。

義大利活力黨(Italia Viva)成員兼國會參議員博爾吉(Enrico Borghi)說:「在這5年裡,人們對BRI的風險意識大幅升高。」他指出,幾乎所有政黨都「放棄了中國可以解決義大利(經濟)問題的想法」。

梅洛尼延續孔特的繼任者、前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的對中立場,在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上更加謹慎。梅洛尼審查了中國國有化工巨頭中化集團,因為該集團擁有義大利知名輪胎公司倍耐力高達37%的股份。 《金融時報》指,倍耐力公司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彭博社4月20日也曾引述不具名的知情人士報導,義大利有意放棄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與台灣加強半導體生產和出口上的合作。

不過,義大利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梅洛尼的最佳方案是維持現狀、自動續約。羅馬智庫國際事務研究院(IAI)中國研究員加列裡(Beatrice Gallelli)說:「停止一個模糊的合作,會比讓它自動續約產生更大的噪音。」

歐中印激辯「一帶一路」

退出倡議的兩難

梅洛尼政府對於退出倡議的討論,正面臨著緊迫的時間壓力。 《金融時報》指出,義大利參與的BRI協議包含為期4年的合作,但其規定合約將在明年(2024年)3月到期時自動續約。若要取消,義大利須提前3個月——也就是今年底前——正式通知中國政府。

不過,部分官員表示美國在退出倡議一事上有減緩施壓義大利,因為梅洛尼在俄烏戰爭上已明確表態支持烏克蘭。他們另指,義大利若維持與北京的溝通渠道,可能有助於向中國施壓、推動結束烏克蘭戰爭。

然而,在俄烏戰爭之後,義大利商界為了因應政府向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已把目光轉向疫情重啟後的中國。 2023年第一季,義大利對中國的出口比去年同期猛增了92.5%,主要是來源是藥品的出口在短期內大幅成長。

「當企業和商界人士一頭熱地渴望重返中國市場時,這項可能退出(倡議)的行為將導致雙邊關係冷卻,」義大利中國理事基金會主席博塞利(Mario Boselli)告訴《金融時報》。

加入「一帶一路」沒好處?

台灣中央社10日報導,據上海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發佈的統計數據,挹注於義大利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投資額,在一年內大幅下降,由2019年的逾25億美元,降至隔年的僅約8億美元。

只要中國有錢 義大利就不擔心

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中國對義大利落實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也從2019年的6億5000萬美元,驟降至隔年的2000萬美元;2021年也僅略增至3300萬美元。同時,中國2020年在德法的FDI分別高達19億和18億美元。

拿坡裡東方大學副教授法德拉(Enrico Fardella)表示,自從與中國簽了「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MOU)之後,「義大利沒拿到任何經濟回饋,反而不願與中國簽MOU的歐洲國家獲得了更優渥的經濟利潤。」

對於義大利發出的質疑,中國外交部10日回應稱,自兩國簽屬該倡議以來,雙方在經貿、工業製造、清潔能源等領域都有取得「豐碩成果」。發言人汪文斌說:「中義應進一步挖掘『一帶一路』的合作潛力,加強各領域互利合作。」

(《金融時報》、彭博社、台灣中央社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