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避免武力衝突絕非天方夜譚"
2013年10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第26次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周一(10月7日)起在印尼峇里島舉行。除美國總統歐巴馬因國內預算爭議而不克前往外,其餘20個國家的領導人均出席此次會議。蘇黎世理工學院安全政策與衝突問題專家施皮爾曼(Kurt R. Spielmann)教授在《新蘇黎世報》上撰文強調,亞太地區保持安全與繁榮的關鍵是美中兩國如何處理雙邊關係,而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出發,兩國間對對方均深具疑慮和戒心,為保障地區和平與發展,美中必須走出切實步伐,消弭衝突因素,實現合作:
「白宮、國務院和國防部2012年年初正式宣佈,美國的關注重心、活動及力量的配置要實現以太平洋為方向的『重新平衡』,這一宣佈引起北京對這一戰略轉移的根本目的的疑慮。中國擔心,美國由大西洋轉向太平洋的這一『戰略轉移』首先可能意在阻遏中國的繼續發展;反過來,許多西方政治家,尤其是美國的政治人士擔心,潛力巨大的中國可能不僅將成為經濟上的威脅,而且在遠景上也可能從軍事上取代美國的領導角色和維持秩序者的角色。」
文章指出,美中兩國政府完全意識到緩和兩國關係、加強彼此合作的重要性,而今年6月上旬,兩國領導人的加利福尼亞會談即是該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高峰會談在美國媒體中令人驚訝地鮮少引起關注,……一大原因是,兩位領導人都願意避免高調,從一開始就確定,將此次峰會視為一種『戰略性的』東西,而不是用以具體解決緊迫問題。兩人更希望的是,為未來的合作打下基礎。因此,雙方只在兩個領域的合作進行共同努力達成了一致: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生產和排放、敦促北韓重新參與核裁軍談判。美國的評論家們對此提出了批評。其實,批評者們沒有理解,此次峰會涉及了更大的問題,只是難以公開討論罷了。它所涉及的是,如何避免亞太地區的這兩個最大強國之間的不必要的和不會有任何結果的敵對態勢,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如何定義亞太地區的合作秩序。」
文章接著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的疆域觀,為何會將南中國海視為「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作者最後以《孫子兵法》為例強調,美中避免武力衝突絕非天方夜譚:
「2000多年前寫下《兵法》一書的歷史上首位戰略家孫子奠定了中國歷代國君偏重使用各種間接戰爭手段的戰爭觀,這些手段便是今人所說的『軟實力』。他的基本觀點是,只要能通過其他手段達到目的,最上乘的戰爭藝術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人們只能祝福(美中)這兩個地球上的最強國在共同應對未來挑戰方面獲得成功。」
利益衝突
《法蘭克福匯報》在「當代」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以「西方與其他國家」為題分析西方在當代世界的地位,強調,西方的價值觀至少迄今未如所預言,成為普世價值,因而,西方尤其需要重新考慮同新興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係:
「西方反正也難以首尾一貫地實行以擴展人權和民主為指向的政策。西方政界同中國交往的經驗便表明,一到關鍵時刻,這一政策無可避免地會同更受重視的那些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發生衝突」。
摘編:凝煉
責編:雨涵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