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漢通婚,怎一個難字了得?
2015年5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維吾爾族的阿依古麗(Aygul)直到結婚那天才跟父母坦白自己交了漢人男朋友,並且要和他結婚。一年後,阿依古麗的父親依舊因為女兒的婚事而惱怒不已,他甚至在北京的地鐵裡拳腳相加的教訓了她一頓。這名26歲的網站編輯說:"他們一直逼我在父母和丈夫之間做出選擇,並且要我離開他。"
在目前偏見日益加深和暴力不斷發生的背景下,維漢通婚少之又少。北京統治下的新疆維吾爾人積怨已久,他們稱自己的宗教、語言和文化受到嚴格的限制,部分人甚至盼望獨立。
相反,中國卻認為它為該地區帶來了發展和繁榮,並指責極端伊斯蘭分子勾結境外勢力從事少量但卻嚴重的暴力恐怖事件,去年一年就造成200多人死亡。
官方媒體賣力宣傳維漢通婚--情侶們合唱政府和中共的贊歌--作為"民族團結"的標誌。
"民族團結"幾個字在新疆境內的宣傳海報上隨處可見,但是這些訊息卻與幾百年來的分化格格不入。
漢人女婿的遭遇
阿依古麗說:"我12歲開始,媽媽就一直告訴我:'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要找漢人男朋友'。""但是我上的學校是一所漢語學校,大多數同學和朋友都是漢人。"
她的丈夫肖禾(音譯)是一名30歲的翻譯。他已經遵循伊斯蘭教規不再吃豬肉,為了給阿依古麗的父母留下好印象,他還手寫了一封三頁紙的維吾爾文信,但一切都徒勞無功。
漢人明先生(音譯)與來自克拉瑪依市的阿曼(Ahman)結了婚,當他第一次與女方父母見面時也遭遇了類似的反應。
明先生說:"他爸爸對我說:'如果你娶了我的女兒,我就和她斷絕關係'。"他的妻子還是少年時就因為一個漢族男朋友而受到維族同學的攻擊。她補充說:"我的父母認為我嫁給漢人是件丟臉的事。"
與漢人結婚的維吾爾人要麼比較富裕、接受更多教育--因為他們通常去得是漢語學校,上得也是新疆之外的大學,要麼非常貧困,主要來自密集的農業區,那裡的漢人一般會說維吾爾語,而且尊重當地風俗。
分歧的真正原因
維漢雙方通常都抱怨文化或宗教的不同造成分歧。但是,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 維吾爾文化專家芬蕾(Joanne Smith Finley)認為,那個真正、但卻未言明的問題其實是政治。
她說:"阻止維漢戀愛或通婚的首要原因是民族矛盾,"她補充道,由於伊斯蘭父權社會的特徵,與漢人結婚的維吾爾女性通常面臨最嚴重的排斥。"
芬蕾繼續解釋:"因為他們認為漢人娶維族妻子象徵侵略。""中國在新疆發掘石油、天然氣、黃金和玉,將維吾爾人邊緣化,使其成為貧困且被剝奪權利的社會人群,這種背景下,如果一個中國人娶了一個維吾爾妻子,維吾爾人就會將婚姻視為中國對維吾爾人家園所做所為的縮影。"
新疆社科院研究員李曉霞介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56個民族中,維吾爾族是族際通婚率最低的(有配偶人口中1.05%為族際通婚)。維漢通婚率僅有0.6% 。
她說:"維漢之間的文化和語言差異巨大",更近期的數據也顯示這種情況基本沒有變化,"人們傾向於選擇同族人談對象。"
但是回族的族際通婚率卻比維吾爾族的高出13倍,當然也因為回族說漢語,而且更多生活在中國的中心區域。
維族媳婦的經歷
明先生父母的反應是典型的漢人對維吾爾人的態度:充滿偏見和偶然的種族歧視。"我的父母認為維吾爾人都是小偷或者高價賣切糕的騙子,"這名28歲的國有企業經理如是說。
肖禾的父母是河北人,態度更加積極。"最初我的父母覺得有些奇怪,但是他們後來知道了她是北大畢業的,就說:'你的成績從來都沒那麼好過,你的妻子那麼聰明,很好。'"
這兩對接受法新社採訪的夫婦都因為話題的敏感性而要求不要使用真名。他們四個人都是一個"混合情侶"聊天群的成員,他們在網上交流經驗和意見、為彼此打氣。他們說,自己的婚姻之所以維持下來了是因為他們在北京生活。
肖禾說:"對我們而言,在新疆結婚和生活是不可能的事,社會壓力實在太大。"
一些人認為當地政府應該採取措施鼓勵維漢通婚。但是,新疆且末實行近一年的民漢通婚最多獎5萬元的政策至今鮮有成效。
在鄰近的和田,許多人認為文化差異是不可踰越的。一位開餐館的維吾爾人說:"除非女方皈依伊斯蘭教,否則我永遠不會讓兒子娶一個漢族老婆的。""即使她信了伊斯蘭教,我也會擔心她不遵守我們的傳統,不好好照顧我們的孫兒。她要成為一名很好的穆斯林,我才能接受她。"
出則車司機邢忠振(音譯) 表示,漢人飲食文化裡豬肉的地位將會成為主要的爭執問題。他說:"我只會娶漢人,如果我娶了維族老婆,我們就永遠不能一起吃飯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沒什麼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