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問題仍會長期存在」
2013年9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不論是匯豐銀行的報告,還是中國官方公佈的數字,都顯示,數月來,中國經濟增長趨穩,引起全球關注。9月11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就此寫道:
「從中國繼續傳來積極經濟數據。不過,業已開始出現對『復甦』的懷疑。在本周一傳出令人驚訝的良好出口數據後,統計局周二又公佈了製造業、投資和零售業的積極數字。在所有這三個領域,8月份的增長值高於前月,也高於預期。由此,(經濟)降溫暫告一段落的跡象增多。這具有國際性意義,因為,中國是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多。也鑑於此,許多股市上揚。……但是,也出現了質疑聲。批評者指出,投資數據來自國家的基礎建設項目,而製造業的增長則主要依靠鋼鐵公司這樣的國企。位於倫敦的『資本經濟研究所(Capital Economics)』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便指出,(中國)經濟又一次因國家投資而得到推動。法國興業銀行(Bank Societe General)提醒注意借貸需求又出現猛增現象,『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借貸量從本就危險的高水準繼續增加』。」
核心問題
當天的《南德意志報》在「經濟」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也強調,對中國傳來的經濟啟穩消息應作具體分析,既看到積極的一面,又看到依然存在的問題:
「同時傳來了人民共和國零售商的良好數據,與7月份相比,增長了13.4%。本周一(9月9日),中國出口商的良好業績就已在股市上引發良好情緒。上海股市上揚3.4%,創下今年以來最高紀錄。由於2.6%的通膨率也比7月份有所放緩,北京的景氣技術官僚們目前可算是深深透了一口氣。……8月份的堅實數據給人帶來希望,那就是,可以暫時停止使用景氣刺激措施,從而減少給敏感的金融體系造成附帶損失。……核心的問題是整個體系對於不動產市場的巨大依賴性。而一旦這個市場崩潰,國家便面臨痛苦的危機,世界其它地方也會因這一危機而受累。因此,中國政府便致力於不斷投資和建設。老團隊是這麼干的,以李克強為首的新團隊也是這麼做的。這樣的做法卻阻礙了轉移到以內需為經濟增長方向的結構性改革」。
摘編:凝煉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