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跨越性別
2014年5月17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到底是男是女?澤弗裡德(Liisa Seefried)很早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在內心,這個問題的答案越來越清晰——但是外表的成長和心裡的感受並不相符。因為澤弗裡德的生理性別是男性。至少最初在出生證明上是這樣的。直到45歲的時候她才鼓起勇氣公開說出「我覺得自己是個女人」這句話。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她表示,周圍的人都很開明,對她的出櫃都表示理解。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變性人的性別認同之路都像澤弗裡德這麼簡單。
護照上填寫的性別或者是出生的時候被指定了某個性別,但是卻感到該性別是對他們的錯誤或不完整描述的群體裡,很多人在自我定位時選擇的詞匯是「跨性別者」或者是「變性人」。這些人覺得,他們生在了錯誤的身體裡,對自己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感到無法認同。德國到底有多少跨性別者目前並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德國變性人和雙性人協會的梅斯(Patricia Metzer)估計,德國有2到8萬人都是跨性別者:「跨性別者只有在他們說:『我必須讓我的外表和內心產生一致』的時候人們才能看得到。」變性法招致批評
跨性別者要根據德國變性法的規定才能正式變更性別。該法律規定,只有滿足了某種條件,一個男性才被允許成為女性或者一位女性成為男性。這項法律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生效。不過在遞交到聯邦憲法法院的控告中,如反對改名字需要變性這項規定的控告多次得到了勝訴。2011年聯邦憲法法院取消了這項法規。人們現在可以在沒有接受變性手術的情況下,就可以更改自己原來具有男性/女性特徵的名字。
不過對變性法的批評和不滿的聲音並沒有就銷聲匿跡。許多心理醫生和自助組織都認為,這項法規已經不合時宜。梅斯表示:「如果在當事人與專家見面並向其表述我是個男人或者女人之後就可以改動身份文件,事情就更簡單了。」不過現在這套程序的操作並不簡便。希望正式更改性別的人必須先接受治療,並且提交兩份心理評估。許多人認為這個程序帶有歧視色彩,因為他們必須要為自己是男人或女人而進行表明和辯白。作為一個自助小組組長,澤弗裡德深知,跨性別者的出櫃之路並不平坦。他們的壓力很大。他們的生活伴侶感到受到了冒犯,孩子的不理解。父母或者同事的不接受……
因此波昂心理專家布魯爾(Bernhard Breuer)認為,變性法中應該增加一條心理支持的規定:「他們並不只是因為需要心理評估才來到這兒的。很多人來尋求醫生的幫助處理髮生的一些問題:比如我怎麼和家人坦白;出櫃之後如果出現了反對和敵意,怎樣作出應對等等。」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公佈的一份調研顯示,德國對同性戀的寬容度有所增加。可是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態度目前還不並不十分清晰。梅斯的經驗是,寬容總是一種個人的態度。她知道一些積極的例子,一些人出櫃之後,公司的老闆和同事的反應都很正面。但是也有霸凌及遭到歧視的情況。德國變性人和雙性人協會的梅斯介紹說:「德國一家大銀行的工作人員宣佈出櫃後,被迫在地下室工作,被遠離顧客。」 梅斯補充道,當然這位遭到歧視的員工可以訴諸法律,但這並不能讓公司負責人的態度變得更加寬容。除了恐同症之外,社會上還存在著恐懼跨性別者症。
由於擔心在工作場所或者是家人或朋友圈中遭到排斥,許多變性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澤弗裡德表示:「這種恐懼迫使你總是在『演戲』。」最終,她終於受夠了這種分裂的狀態,做出要「表裡如一」的決定。她的工作是網路开發工程師。澤弗裡德笑著說,出櫃後一個客戶都沒有失去。現在,澤弗裡德只想平平淡淡的做一個女人。
作者:Vera Kern 編譯:文木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