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先生」被掃地出門
2007年12月2日提出「解僱」主編建議的始作俑者,是出版社的七百多名新聞編輯人員,也就是該出版社的大股東-所謂的「職工持股會」成員。導致奧斯特出局的原因,目前眾說紛紜,但「明鏡」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出版業市場上,始終維持著穩定且稍有增長的銷售業績,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長期以來「明鏡周刊」每期的銷售量始終維持在100萬份以上。相對於業績的穩定,周刊主編奧斯特的地位顯然已搖搖欲墜。明鏡有關「主編寶座不穩」的傳言早已甚囂塵上,現在出版社工作人員主動作出了解僱奧斯特的決定。「職工持股會」主席馬勒僅發表簡單聲明指出:「明鏡需要一股革新動力」。熟悉「明鏡」出版社內情,並曾出版「明鏡春秋」一書的作家蓋爾斯,對馬勒聲明的解讀是:一位養尊處優,僅從豪華座車的真皮坐墊上,向外張望世界的主編,其編印的雜誌照顧不到年輕讀者的需求,也就不足為奇。這本刊物真正需要的是一名現代化的新生代主編,正如「職工持股會」所說的,一名生活在當下和現實中的人。
一些編輯們的不滿和報怨顯然已擴大到「怨聲載道」的程度:他們對奧斯特的領導風格、封面故事的選擇,以及雜誌立場右傾的趨勢等等都無法認同。但「職工持股會」不願對傳言表態。研究奧斯特其人其事的專家及媒體工作者畢辛格,對「職工持股會」的簡短聲明極感意外,他說:「職工持股會在宣佈決定時,沒提出解僱奧斯特的客觀事實和專業原由。而最引人側目的是它的直截了當和未經修飾的措詞:他們沒有對奧斯特說出一句肯定、尊重和感謝的話,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已有人私下承認,發布消息的過程顯得有些粗糙。據說,奧斯特是在亞洲渡假時,獲知「職工持股會」決定的。出版社方面的說法是,他們必須當即宣佈這一決定,因為許多可能的繼任人選早已受到征詢。然而至今尚未找到適合人選。畢辛格表示:「他們必須找到一名像奧斯特那樣的全才人物:既能面向公眾社會,受到各方肯定,又具有選擇主題故事的巧思,知道如何編排落實。這樣的人才很難找。」
現階段已確定的是,明鏡周刊的大股東-「職工持股會」,已展示了它掌握大權的實力,把人們口中的「明鏡先生」奧斯特掃地出門。作家蓋爾斯認為,事件的結果也顯示了明鏡新任總經理弗蘭克的勝利。他說:「弗蘭克與奧斯特之間毫無交集,存在於兩人之間的是『沉默』,最後演變成兩人之間的暗中較勁和權力鬥爭。在此情況下,職工持股會衡量情況,作出了選邊站的決定。」
「明鏡周刊」是一本新聞雜誌,這次,它自己成了新聞事件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