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辟謠:習近平「微服打的」為虛假新聞
2013年4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18日,中國官媒"光明網"及多家中國媒體、門戶網站轉載了香港《大公報》關於習近平於3月1日在北京微服搭計程車的報導。就在「習近平微服私訪」成為網路熱門話題之際,新華社突然在傍晚時分發出消息稱:4月18日香港大公報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習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經核實,此報導為虛假新聞。德國之聲發現登載該新聞的搜狐網、騰訊網等紛紛將內容換下並刊發辟謠聲明。而新浪微博上「司機郭立新」成為新敏感詞,大量有關內容遭刪除。中國新媒體人北風認為:「習近平搭計程車這事為真可能性更大,宣傳口也把握不定民眾反應,只好借大公報出口轉內銷,一看反應不妙,只好把大公報犧牲了」;另一位專欄作家潘采夫建議對司機出示的「一帆風順」筆跡進行鑑定。
《大公報》文章根據的哥"郭立新"描述,稱習近平在當天的晚高峰时坐上了他的計程車。有"時事評論員"之稱的北京的哥照例"熱議"社會熱點,當司機埋怨北京霧霾嚴重,老百姓意見很大時。坐在副駕駛座上的"乘客"作出回應:"污染容易治理難,原來花1分鐘污染,現在可能就要花10分鐘來治理。但也要看到另一面,現在中國人的人均壽命比以往大大提高了,要看到社會進步的一面;而且政府在治理環境污染和提高老百姓健康水準方面下了很大的決心,做了很多工作,也制定了很多措施,但這些措施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完全發揮作用,總要有一個過程,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這一痛苦而漫長的過程。"
郭立新表示被這番"和普通百姓"不一樣的話打動,於是仔細打量這位穿灰黑皮夾克、大臉盤的"乘客",驚覺很像習近平於是詢問:"您出來坐車就沒人說您長得像某個人,沒人說您像總書記?"習近平微笑表示:"你是頭一個把我認出來的司機",司機激動地稱"遇上通天的好事"。隨後習近平向司機詢問收入及其他民生問題,司機表示:"現在黨的政策都是好政策,就是一些政策到了基層底下,被念歪了,得不到執行,老百姓有些意見"。習近平表示:"感謝你對黨的信任"。26分鐘的車程之後,習近平為司機題字"一帆風順"後離去。
該報導發出後,"微服私訪"在網路大熱。微博上出現各種調侃的段子,一些網友民眾認為此則消息中有太多戲劇化成分,網友"舒廖志"演繹另外的版本:"司機激動地說'這不是萬梓良大哥嗎? 乘客:你是第一個認出我是習近平的司機";網友"月皓星馳"表示:"宋徽宗政和六年'微行始出',習近平微服私訪本質上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吏治,這種管理模式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但大批支持者對習近平之舉不吝讚美,認為現在的官員需要真正走入民間,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
"民眾熱議微服私訪,表達了一種權力想像和對吏治清明的嚮往"
四川作家冉雲飛就此發出評論:"高層裝得親民與稍低層叫囂恐嚇是配套的。高層收獲讚美,好讓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持續下去,利於利益集團維穩。低層的叫囂除了恐嚇民眾外,還讓整個社會覺得反對改革者很強大,讓民眾和一些知識分子同情高層的無能為力。"
評論人蘇西認為見諸民間和文人演繹的微服私訪,微服主角官階越高,越具有傳奇性,對於民眾來說,無論是熱議微服私訪,還是渴盼銜命暗訪,都表達了一種權力想像和對吏治清明的嚮往。
中國重慶作家王康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這些故事也是熱門宮廷劇中的"經典主題",專制環境中的這些故事總會慰藉百姓的心,並給他們帶去一些執政者作出改革的希望,但光有"故事治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設:"首先讓人回想起乾隆微服私訪的故事,在專制的情況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當然也算好事情,習近平的這種微服私訪應該是表達一種善意,但最根本的不是微服私訪,個人好惡,個人是否清明,更重要的是制度的重建。"
"歡迎習總私訪馬三家勞教所,和六四人士等見面"
中國學者、國務院農村發展中心前研究員姚監復向德國之聲表示,三月初發生的事情媒體卻在習近平全面執政"滿月"的時間點發出,似有打造習近平親民形象的深意。排除故事中戲劇化的細節等,也不論真假。他表示不但支持習近平私訪,更支持習近平公開走進更廣闊的民間:"我覺得很好,希望他經常這樣訪一下,最好每天做一次,不要一年只做一次,那就純粹是作秀了,希望把這個變成制度去做。現在揭出來的馬三家被迫害的十幾個人,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請中央領導一個一個接見一下。聽聽他們的申訴。"
姚監復也表示,聽聞習近平親自批復了哈佛學者傅高義著作《鄧小平時代》在北京三聯出版,這也是有關"六四問題"的內容首次出現在中國內陸的出版物上。他認為如果習近平有誠意傾聽更多的民間聲音,或是有勇氣推進改革,還應該繼續擴大訪談面,包括改革派人士、媒體人士、六四人士、異議人士的聲音都應該去傾聽:"如果膽子更大一點,微服私訪更遠一些,也可以和六四人士和民運人士對話一下,《零八憲章》簽名的人,也可以去聽下他們的意見。"
作者:吳雨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