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失去了動力的增長引擎
2023年7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旗下擁有多家地區性大報的《德國編輯部網路》以"中國疲軟的經濟增長 - 火車頭失去了動力"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經濟學家原先有關中國經濟今年強勁復甦的預測都落了空,失業率高企也意味著中國經濟不僅僅是面臨短期的波動,更有嚴重的長期結構性問題。
"至少在過去二十年間,德企高管都堅信:中國經濟會持續繁榮,因為北京領導人有著幾乎無限的手段來確保經濟向好。這也是因為中國社會內部穩定需要一個繁榮的經濟。"
"但是現在,這一願景出現了些許裂痕。首先,中國經濟的轉型壓低了增長率。中國不願意再當西方國家的加工廠,而是要爭當科技強國。在此過程中,具有支配地位的房地產業陷入了危機。然後,嚴苛的新冠防疫政策又打亂了全部經濟增長部署。而現在,經濟復甦力度則遠遠不如分析人士的預期。"
"許多經濟學家以及企業高管原本都言之鑿鑿地預計結束疫情防控措施後的中國會迎來經濟復甦,在歐美經歷加息、通貨膨脹期間,中國將再次成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但這一切似乎都落空了。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令人失望,要是今年全年都是這副樣子,簡直是悲慘至極。"
"然而,如今的經濟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能通過簡單的刺激措施來提振,因為舊方法會帶來副作用。與此同時,貌似無所不能的中國政府也面臨著難以置信的超高青年失業率:約20%。中國面臨的不僅僅是短期的經濟不景氣問題,更有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對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而言,這也是一則壞消息。西方國家政府正在因為過多地和中國做生意而擔心,而西方企業很快就會擔心中國生意太少。"
慕尼黑出版的《焦點雜誌》以"要想保護氣候,就不能和中國拉開距離"為題,就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裡訪華刊發評論指出,西方儘管已經鐵了心要脫鉤中國、至少是擺脫依賴,但是在氣候保護議題上,仍然必須與中國合作。
作者注意到,中國官方的氣候保護目標是2060年才實現碳中性,2030年達到峰值之前其碳排放甚至還會逐年增長。"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壓根就沒有參加。那次大會上各國就出資幫助受氣候變化衝擊的貧困國家達成了共識,而中國也以自己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為由並不願為此出資。中國儘管設定了計劃,2060年前實現碳中性,但是該計劃的另一部分則是:2030年前的碳排放還會增長。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氣候保護依然不得不排在經濟增長後面。可是,要是中國不合作,德國人也沒法靠把自己粘在馬路上或者靠政界的努力來保護氣候。所以真相就是:要想搞氣候保護,就沒法和中國脫鉤,政界反而必須要加強和中國的聯繫。"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