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智庫:人民幣「入籃」不是正確決定

文山/石濤/MERICS2015年12月1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一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一攬子貨幣。這也是中國近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經濟專家何珊卓卻認為,面臨轉型壓力的中國,其貨幣「入籃」可能會給國際金融帶來不穩定因素。

https://p.dw.com/p/1HFFu
IMF Scheine chinesisches Yuan
左起分別為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紙幣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定將於2016年10月生效,屆時,人民幣將在一攬子貨幣中佔10.92%的比重,超過日元與英鎊。對此,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經濟政策與金融體系項目首席研究員何珊卓(Sandra Heep)博士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賦予中國更大的權重固然是好事,但是吸納人民幣"入籃"卻不是正確的決定。她分析稱,中國目前正在經歷一場全面的經濟結構轉型,期間將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在今後幾年間,匯率以及資本市場都會出現大幅波動。何珊卓由此認為,此時吸納人民幣"入籃",將會威脅SDR的穩定性;而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重本應是更好的選擇,但這一措施卻由於美國國會的阻撓而無法實行。

何珊卓同時也指出,對於中國而言,人民幣被吸納"入籃"則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這意味著中國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為全球貨幣體系的重要一極。該決定同時也為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改革撐腰。何珊卓表示,去年,中國央行已經取消了不少金融限制措施;現在,中國央行能夠進一步推行金融體系改革,從而為經濟結構轉型邁出重要一步。

人民幣"入籃"也將助推中國貨幣國際化進程。何珊卓認為,中期內,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將會增長。這是因為,"入籃"後,各國央行都會將其一部分外匯儲備轉為人民幣的形式。何珊卓同時也強調,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構成並不一定要和SDR一攬子貨幣保持一致。她說:"今後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還是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步伐。"

何珊卓還指出,北京方面正致力於在全球層面建立一種限制資本市場投機行為,加大政策調控空間的金融秩序。和完全自由兌換所不同的是,中國所希望的金融體系是一種"可控的兌換",該模式下,金融穩定與資源的高效分配相結合。短期內,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只具有象徵意義。但長期來看,這將是邁向上述體系的關鍵一步。

IMF網開一面 意在改善同中國關係

這名中國金融問題研究專家還猜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此次決定,其目的在於更好地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融合到國際金融體系之中。何珊卓認為,鑑於中國在該機構的投票權重目前只有區區3.8%,這一決定是非常必要的,能夠為中國的低投票權重作出補償。同時,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建立亞投行以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所作出的反應,促進北京與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融合,避免其損害既有的國際金融秩序。

Dr. Sandra Heep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經濟政策與金融體系項目首席研究員何珊卓(Sandra Heep)博士圖片來源: MERICS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貨幣"入籃",必須滿足"可自由使用"這一前提。但是人民幣依然存在資本項管制,尚未實現真正的自由兌換。對此,何珊卓解釋說,"自由使用"與"自由兌換"並不是相同的概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可自由使用"意味著在跨國支付、國際信貸、央行儲備中常被使用,並且在外匯市場中也經常被用於交易。何珊卓指出,自從2009年中國政府宣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人民幣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跨國支付中;但是由於資本項管制以及本土資本市場尚不成熟,人民幣尚不能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相比。何珊卓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檢視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時,確實有所網開一面,以改善與北京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