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李克強——改革開放的最後殉道者
2023年10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從去年秋天的「二十大」結束至今,中國的政局就跌宕起伏,幾乎每個月都有驚人事件發生,連帶社會、經濟也充滿動蕩。就在中國政府官宣李尚福、秦剛兩位國務委員落馬之際,剛剛卸任的前總理李克強就在上海暴亡,令中國公眾錯愕,不敢相信。
的確,李克強走的匆忙,沒有留下什麼政治遺囑,而他短短十年的總理生涯,政績似乎乏善可陳,政治遺產也近於無。當然,這擋不住人民的懷念,尤其是他在執政最後一年在深圳、在人大會議上的留言,無法不讓人對這位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一位看守者倍生敬意,也無法不讓中國人將他與晚清重臣、也是李克強同鄉的李鴻章相比較,李鴻章猶如補鍋匠一般縫縫補補到最後一刻卻無力挽回大清頹勢。
李克強逝世後的當天,他的合肥市紅星路舊宅外逐漸被悼念的菊花和人群淹沒,公眾在社群網站微信上以各種方式悼念,特別是大學生們難得地參與其中,甚至紛紛「預約」進入天安門廣場悼念,引發中國高校管理層的高度緊張。他們害怕李克強的死亡可能再次引發胡耀邦1989年同樣心臟病發作去世後的大規模學生抗議。
胡耀邦是中國政壇中團派力量的締造者和靈魂人物,也是改革開放路線的象徵和犧牲品。李克強則是最後一位團派重量級政客,作為黨內倖存的最後一個派系力量代表與習近平共治十年,如李鴻章一般修修補補,也沒有撐過卸任後的一年,不能不說頗有一些捨身成仁的悲劇色彩,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殉道者。
這或許是李克強唯一的政治遺產,也就是名節。這是傳統中國儒家知識分子最為在乎的,但在當下中國卻可能最無關緊要的,堪自持卻不足以改變哪怕些微歷史進程。
畢竟一介書生。
李克強縱有文革後新一代知識分子的專業能力和傳統士人的民本情懷,縱有1980年代強烈的改開使命感,身居高位卻眼睜睜看著在他任內中國日益閉關鎖國、民生困苦、市場經濟和法制建設雙雙陷入停滯,極大背離了身為一位1977級北大法律系精英的初衷,也辜負了黨外民眾對他的期望、對改開的最後信心。不能不說,這也是李克強政治生涯最大的遺憾。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公眾此刻的心情,顯然不同於34年前主要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對胡耀邦開明作風和平反知識分子功績的緬懷,而更像與李克強總理任內十年「苦苦支撐、節節敗退」的境遇高度共情,將李克強所展現的中國知識分子萬般無奈、徒留名節的悲劇性命運代入自身。與其說他們在悼念前總理,不如說是一種集體安慰,對每個人自己過去十年的生活退行和無能為力而點上蠟燭。
這種高度共情,與去年底內地人民對烏魯木齊火災受害者的同情、與1976年初周恩來去世後人民的悲傷並無區別。李克強身後的遺憾不僅是他個人的、從政生涯的失敗,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劇、中國人民的命運。人們無法不追問,有關中國改革為何失敗、中國的現代化為何難以走出「超穩定」的歷史怪圈,猶如1980年代知識分子們熱衷的一個馬克思主義命題:中國能否走出卡夫丁峽谷?吊詭的是,今天的中國社會也在重溫「潘曉」的問題——「人生的道路為什麼越走越窄?」從李克強到普通人,一夜間彷彿都回到了四十年前。這是歷史的遺憾,也更像是米蘭.昆德拉意義上的一個殘酷「玩笑」。
最殘酷的,來自李克強代表的文革後「新三屆」大學生、出身平民的知識分子官僚與出身紅色家庭的「工農兵學員」的「紅二代」政客群體之間的競爭。前者受益於鄧小平主導恢復高考制度後推動幹部專業化、年輕化的遴選體制,尤其是李克強及其前長胡啟立、學弟胡春華等,都是經由中共黨內「共青團系統」得以躍遷常規官僚層級,但從政以來戰戰兢兢,終其一生掙紮在專業倫理與黨國利益的衝突之中。而後者則幾乎完全依靠父萌、裙帶、還有黨內大佬陳雲那句「還是自己孩子放心」的政治囑咐,便能依託黨內組織系統的特別通道一路上升,且擅於權謀,視公共政治為自家事,最終憑借「紅色基因」的優勢贏得元老院的支持而登堂入室。
而且,這兩個黨內力量群體,原本相對其他派系而言最具理想主義、最具競爭力,也都有相對強烈的使命感和危機感,才得以結盟共治、聯手對付其他派系,但在過去十年此消彼長,團派力量最終在二十大上徹底出局。李克強結束了任期,卻沒能完成派系內的接班,不僅徹底葬送了改革開放,也葬送了1911年以來的第四共和。殊為可嘆。
如此巨大的歷史悲劇,很大程度上確跟李克強的書生意氣有關,也跟團派力量與黨內元老院的疏離有關,更是團派缺乏體制內條塊聯繫的結構性缺陷所致,如果沒有如鄧小平的強人支持,自然難敵紅二代對手的挑戰。結果,自然落得形式共治、實質逐漸邊緣化的「補鍋匠人」,最大的歷史貢獻無非減輕了十年專制轉型的陣痛,起到另類麻醉劑的功用。
進而,若對比李克強1977年起在北大先後師從龔祥瑞、厲以寧而在憲法學、市場經濟理論方面的新銳精進,和今天中國的法治退步、民生困頓、外交孤立的停滯局面,或更能理解李克強倉促間留下的沉痛遺憾,也能意識到他的身後將是如何黑暗的時代。
最終,他的詭異猝死還帶來一股血雨腥風,猶如基洛夫被刺後史達林展開黨內大清洗的序幕。更長遠來看,殘存的黨內元老團,唯一尚可牽制的力量,也因為其中最年輕的團派元老的消失而在未來的十年內難以發揮任何糾偏作用。四十年改革開放的遺產、遺老也因此徹底終結,那或許是中國人民難以接受的現實,也是李克強不願意看到的吧。
本文作者林飛為中國政治評論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