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承諾滿足中國天然氣需求 北京反應矜持

2010年9月27日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正在訪問中國。據報導,梅德韋傑夫許諾從2015年開始俄羅斯將滿足中國對天然氣的全部需要。奇怪的是:急需能源的北京對此卻出奇的冷淡。

https://p.dw.com/p/PNVv
梅德韋傑夫與溫家寶圖片來源: AP

送禮的熱心,受禮的冷淡

報導梅德韋傑夫訪華的中國官方媒體,居然對來自莫斯科的這份大禮,不置一詞。新華社僅提供了梅德韋傑夫與胡錦濤會談的消息,籠而統之地重複了兩國要加強全面合作的意願,一字未提梅德韋傑夫提出的建議。反倒是遠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媒體十分關心此事,德通社二十分鐘之內用英文和德文兩次報導梅德韋傑夫向中國的上述許諾。

德國波昂全球研究中心卡特琳娜‧哈馬爾特女士(Katharina Harmat)對本台記者指出:"從俄羅斯的角度看,關鍵在於擴大自己能源產品的買家範圍。就是說,要說給主要依靠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聽:莫斯科現在在亞洲也找到了更有競爭力,肯出高價的買家。從選擇的時機上看,近來國際天然氣價格由於世界經濟危機有所下降。現在把中國拉進來,當然有助於推動價格上揚,包括向歐洲提供天然氣的價格。"

許諾與現實之間:能源多元化

縱觀從1990年代中俄關於莫斯科向北京提供石油天然氣,並以此作為新時代兩國戰略夥伴關係基礎的歷史,不難發現:最早是葉利欽許諾中國要建設直達大慶的所謂安大線,提供每年至少5000萬噸石油。但安大線胎死腹中,達成協議的是從西伯利亞抵達日本的安納線。之後是普丁許諾每年向中國提供3000萬噸石油。但來自中國官方媒體前不久的分析顯示:最早要到2013年前後,俄國向中國提供的石油總量才會達到1500萬噸,比許諾的少了一半。

Putin Eröffnungszeremonie Pipeline Russland China
俄總理普丁8月29日參加俄中輸油管俄方段開啟儀式圖片來源: AP

現在梅德韋傑夫抵達北京訪問,許下天然氣要多少給多少的願,中國方面表現出近乎冷淡的謹慎,或許是出於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哈馬爾特女士認為:中國仰仗俄羅斯能源供應,這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我不認為中國願意形成對一個天然氣供應商比如俄羅斯的依賴,即便俄羅斯真有能力提供中國所需天然氣的總量。最近幾年,中國國際能源多元化勢頭很猛,原來主要依賴來自中東的石油天然氣,現在不僅能源載體上多元化,石油天然氣煤炭可再生能源,齊頭並進,而且供應地區也多元化了。比方說非洲,拉美,澳洲作为煤炭資源地或是其它南亞地區國家。"

戰略夥伴關係新解讀:俄羅斯玩中日兩張牌?

現在,中俄雙方在北京簽署了年產1300萬噸煉油工程的協議。其實,北京和關係並不那麼密切的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煉油總量也遠遠超過1300萬噸。 如果中俄在能源上的合作全然不像雙方官方媒體聲稱的那樣日益緊密,而是漸行漸遠,雙方當初信誓旦旦要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又會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實現呢?哈馬爾特女士認為,俄羅斯手中針對中國的牌也並沒有出完,現在和中國因為釣魚島問題再起爭執的日本,就是俄羅斯能源外交政策的另外一個選項:

"我覺得不必懷疑雙方要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意圖,現在兩方面再次強調了要擴大這樣的關係。但不能不注意的是:日本現在就是來自俄羅斯各種能源載體的大買家。問題在於供需關係能否長期持續下去。日本經濟長期陷於停頓;中國經濟非常強勁地增長,顯得中國的後勁長勁更足。可是我們不能低估日本作為世界經濟大國非常依賴於外來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地理上對於俄羅斯說來,日本的位置也得天獨厚。因此,俄羅斯完全有機會有能力在中日之間上下其手,利用中日矛盾,從中漁利。"

作者:一通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