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下周訪華
2013年5月3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以色列總理本雅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jahu)此次訪華無疑肩負著沉甸甸的「行李重擔」。這次訪問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和中國就伊朗核問題交換意見。和北韓緊抓不放核計劃會造成的後果類似,如果伊朗對核計劃持著鍥而不捨的精神,一旦擁有核武,就會給地區造成不穩定局勢。
可是對此,北京傳統的態度就是「盡量避免參與」,並且積極與德黑蘭進行對話。對於下周一(5月6日)即將與中方開啟談話的納坦雅胡来說,這些都不算是有利的前提條件。從事中國和中東之間關係研究的以色列專家艾榮(Joram Evron)接受德新社採訪時表示:「北韓的所作所為應該是給中國的一個明確警示,就算是一個盟友,如果擁有核武器,對於整個地區會帶來多大的動蕩和危險。」
艾榮指出,中國在石油和天然氣方面無疑是依賴進口的。根據媒體的報導,中國每天從伊朗進口原油約有40萬桶。因為美國對伊朗實施了制裁措施,所以中國不能向伊朗帳戶匯錢。不過易貨貿易的途徑卻可以輕鬆繞過這項制裁,這種貿易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伊朗市場充斥著中國產品,就連基礎設施項目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結算。
這位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INSS)專家表示,一個擁有核武的伊朗會使整個中東地區陷入危機,並且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到最後,連中國也不再能從伊朗獲得能源。以色列主張的,在宿敵伊朗發展出核武器前「先發制人」的戰略肯定會讓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陷入癱瘓狀態。
納坦雅胡毫無疑問的擺明了態度:如有必要,高度戒備的以色列會全力以赴地展開打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李國富表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情況還並不這麼悲觀。對於北京來說,伊朗是一個貿易夥伴,是一個重要的石油供應商:「中國進口大量的石油。我們希望石油來源多樣化。伊朗當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供應商。」
正在西方政府考慮要進一步擴大對伊朗的制裁面的時候,北京政府加深了與德黑蘭的經濟關係。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王聯認為這種情況沒有問題:「中國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但是國際社會要接受中伊之間的合法貿易。這並沒有違背任何國際協議。「但是,北京對德黑蘭也有可能採取更強硬的態度。王聯覺得,新興超級大國——中國有可能會對伊朗發出更尖銳的表態,他說,在未來中國將會更為積極的參與到國際話題中,這就包括伊朗核計劃。除此之外,必然還包括中東和平問題。
恰恰在納坦雅胡赴華的時候,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也將到訪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本周五(5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到:「如果這兩位領導人想見面,中國是持支持的態度。」
王聯認為,阿巴斯和納坦雅胡之間的這種會談不太可能會成形:至少現在,中國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成功斡旋的可能性甚微。
資料來源:德新社 編譯:文木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