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擴大國際影響力」
2015年4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周末刊文指出,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正在走一條咄咄逼人的外交路線,不論是"一帶一路"規劃,還是不斷增長的軍費預算,都在加劇亞洲鄰國以及美國的不安情緒。文章以"北京重畫世界地圖"為題,寫道:
"GDP排名全球第二的中國,正通過迅猛的經濟增長贏得自信,而這在其外交策略上也有所體現。作為習近平推崇的'中國夢'的一部分,中國今後在亞洲地區要重新擔當主導角色。而在十多年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還依然恪守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
文章指出,除了加強軍備,中國如今更是依靠打造"新絲綢之路"來擴大外交影響力。作者寫道:"中國的不少鄰國、以及一些中東國家的基礎設施都很糟糕。而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在非洲積累了動亂地區的工作經驗,現在到了學以致用的時候了:中國對基建等領域進行投資,從而得到資源開發權等回報。中國的這一策略,往往還包含在地緣政治敏感地區施加影響力的企圖,而這些地區,往往是重要商貿路線的必經之地。"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也就此話題刊發評論指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拓張影響力時,其戰略和美國、俄羅斯、歐洲都有很大的不同。文章以"中國通往歐洲的道路"為題,寫道:
"美國、俄羅斯、歐洲常常會採用政治手段,還會冒險去製造摩擦。而中國的做法就是給錢。巨額出口貿易讓中國積累了巨額財富,現在,中國開始用這些錢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從中亞、到裏海、一直到東南歐,中國人對各種政治體制都一視同仁。中國不會(像西方國家一樣)堅持要承擔政治上的責任。對於中國而言,更重要的是參與到當地的經濟當中去,而這些地區往往急需援助、卻又得不到西方的幫助。通過新絲綢之路規劃,來自東方的紅色巨龍將能夠把它的影響力拓展到中亞、巴爾干、伊拉克、希臘等地。"
作者認為,中國現在把目光投向西面,其原因卻在於東面:"在亞太地區,中國的擴張面臨著強勢美國的阻隔。"而在西面,中國現在正在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要用於支持"一帶一路"規劃。
文章指出,飽受烏克蘭危機困擾的俄羅斯現在也申請加入亞投行,進一步倒向中國。作者在文章末尾總結道:"中國正在成為歐亞大陸的主導力量……歐洲需要意識到,中國不再是'遙遠的遠東',而是已經直接站在家門口。"
德國《每日鏡報》則注意到中國擴展影響力的另一方面。該報以"在非洲的這一邊"為題,指出中國正在進軍非洲的新聞媒體市場。
"在西方的對外傳媒正受困於經濟環境不景氣、不得不節約開支之時,中國則進軍非洲的媒體市場。……中國媒體其實很早就進入了非洲。早在50年代,新華社就在非洲派駐了記者,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非洲友人的獨立運動。"
"2008年後,中國增加了這方面的投入,在非洲開設了更多的記者站。新華社目前在非洲共有30個記者站,60多名中國記者以及400多名非洲當地新聞從業人員。而非洲當地媒體,往往能夠以低廉的價格、甚至免費獲取新華社的稿件。此外,中國還幫助不少非洲國家的官方廣播電視台進行技術升級,作為回報,這些非洲國家將建設通信網路等重大工程交予華為等中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