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腐敗記者揭露別人腐敗

2013年11月7日

腐敗的記者能否揭露別人的腐敗?中國記者收紅包現象普遍到怎樣的程度?記者應先有自由,然後自律?12月8日記者節前夕,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系教授展江就以上問題接受了德國之聲中文網的訪談。

https://p.dw.com/p/1ADWs
A newspaper vendor looks out from her booth on a street in Shanghai on January 8, 2013. China's blogosphere and celebrities, many with millions of followers, backed journalists at the Southern Weekly, a popular liberal newspaper based in Guangzhou which is embroiled in a censorship row after hundreds of people held a rare protest demanding greater press freedom after an article urging reforms to uphold people's rights was censored by an official. AFP PHOTO/Peter PARK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看上去很繁榮的媒體出版業圖片來源: 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國《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被捕事件已發生一段時間了,但至今對該事件的評論未能平息。這件事有其怎樣的特殊性?

展江:這當然是一個特別事件。中國抓記者的事件不是很多,雖然國際上對中國新聞自由度有負面的評價,但對記者的抓捕還是相對少的,所以它成為焦點也不奇怪。

德國之聲:您在新近發表的題為「愁雲慘霧籠罩下的記者節」的部落格裡提到,"不拿紅包的記者要少於拿紅包的記者"。從哪些觀察可以得出以上結論?

展江:根據我們聽到的情況看,拿紅包是很普遍的。但拿紅包不會導致陳永洲這種情況的發生,因為拿紅包做的是宣傳,是正面的吹捧,所以不會招致激烈的衝突。陳永洲事件是他涉嫌拿了別人的錢,來批評揭露一個上市公司。我聽到的是,不拿紅包,也就是能控制住自己的媒體,實在是很少的,中國幾千家媒體中,可能只有《南方周末》、《財經》、《財新》非常少的幾個媒體能管住自己。所以我敢大膽地說,拿紅包的一定是多數。

德國之聲:《財新》雜誌總編胡舒立發表了"新聞尋租不可恕"的文章並在其中呼籲記者要"自律"。這篇文章引發了很大的反響,其中也不乏爭議,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是"自律在先"還是"自由在先"。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展江:我不是絕對論者。我不認為在自由和自律之間,一定要先有完全的自由,然後才能有自律。當然如果要理解正常的自由和自律,它們應該是同時存在的。離開了自由,確實也談不上自律。中國的媒體有沒有自由呢?從絕對的意義上說,同其他國家比較,中國的新聞自由是有問題的。但中國的媒體目前也可以自主地去報導一些社會、經濟、文化、娛樂、體育議題。像陳永洲這樣的報導,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嗎?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媒體是有一定的自由度的,在某些方面自由度還很高,比如在體育領域,不光可以大量報導,還可以批評體育界的官員,這裡一直比較放開。但在報導高級官員的一些腐敗問題上,甚至在一些中級官員那裡,會受到限制和阻力。這也是事實。所以不能說中國的媒體絕對沒有自由,假如絕對沒有自由,也不會出現現在的南方系以及市場化媒體。所以不能因為我們的自由度不夠,就不要自律了。此外,中國媒體的腐敗已經非常嚴重,在這種狀況下把缺少自主獨立性作為理由,很難說服同行以及社會公眾。

A man holds an iPhone as he visits Sina's Weibo microblogging site in Shanghai in this May 29, 2012 file photo. Sina Corp, one of China's biggest Internet firms, runs the microblogging site, which has 500 million registered users. It also employs the censors. The Sina Weibo censors are a small part of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censors employed in China to control content in traditional media and on the Internet. Picture taken May 29, 2012. REUTERS/Carlos Barria/Files (CHINAMEDIA - Tags: MEDIA BUSINESS TELECOMS)
微博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胡舒立在她的文章中談及中國新聞工作者身受雙重壓力。第一重壓力是從傳統媒體到網路的轉型壓力。但她沒有詳細闡明第二重壓力。您認為它會是什麼呢?

展江:第二重壓力很顯然就是官方的管制。它由來已久,也是事實上存在的。即便微博最近受到打擊和控制,但它的自由度以及外國媒體的自由度,都遠遠高過中國傳統媒體。

德國之聲:改革後的30多年間,中國新聞界是否也經歷過輝煌的年月?是什麼時候?

展江:曾經有過。比如2003、2004年,那是一段新聞界英姿勃發的年月。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當時官方非常支持媒體作輿論監督,即媒體對官員、公司、腐敗現象作監督,當時做的非常好。我曾說過,10年前的記者節曾是多麼輝煌!當年CCTV在記者節的專門節目裡很隆重地推出了8名"風雲記者",其中的7名是調查記者。

德國之聲:如果我們展望未來,中國的新聞將向何處去?

Prof.Zhan Jiang, geboren 1957, ist Professor für vergleichende Journalismustheorien und politische Kommunikation sowie Dekan des Journalistik-Instituts der China Jugend Universität für Politikwissenschaft.Aufgenommen von Xiao Xu am 14.08.2009 bei einem Konferenz in Peking.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系教授展江圖片來源: Xiao Xu

展江:這個問題很複雜。目前,內外的信任危機都很嚴重。南京大學的周海燕教授撰文指出媒體"尋污",即媒體揭露的對象肯定是有問題的,但媒體本身也是有問題的,有點在爛泥堆裡打架的味道。這是目前的一個現實:媒體自身普遍腐敗,腐敗的記者和媒體再去揭露別人的腐敗。這就陷入了一個奇怪的怪圈。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即讓全社會知道媒體的重要性。我認為,媒體在中國的重要性超過德國和歐洲,在中國,沒有議會和其他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權力和腐敗真的只能靠媒體,雖然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媒體同時又是這麼爛,怎麼辦?是否需要一個脫胎換骨的改造?我認為,在目前媒體災難的境地中,也孕育著契機,即讓這個行業重新審視自己,達成一些共識。目前缺少共識。對胡舒立文章提出的批評,就說明了目前缺少共識,或者說共識還很不夠。

採訪記者:李魚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