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恐同日」,同性戀權利在抗爭
2013年5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昨天上午, 3對女孩在北京街頭當眾親吻,一過路男子大喊:"死同性戀!"女孩們受驚集體倒地,一塊"恐同殺死女同性戀"紅色標語牌覆蓋在她們身上。這是一場 "快閃"表演,反對對同性戀者和跨性別者的歧視。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以紀念1990年5月17日世界衞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目的是為了消除人們對同性戀的恐懼和誤解。
獨立電影人范坡坡前往廣電總局申請訊息公開,希望瞭解廣電總局對於同性戀題材電影的相關規定。原廣電總局頒布的包含同性戀禁令的通知已於2010年11月廢止,但是此類題材電影仍然難以通過審查。
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10位律師聯名上書全國人大,建議盡快展開立法調研,賦予同性戀者平等的結婚權,並對現存的歧視同性戀的法律法規予以廢止。聯署信說,"我們認為同性戀者應享有與異性戀者平等的權利,保障同性戀者的權利符合我國憲法的精神與和諧社會的大局!"
建議信的發起人、北京律師黃溢智對媒體表示,要消除針對同性戀的歧視,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在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婚姻權,並保障其作為配偶或伴侶的相關權利,這有利於宣傳健康向上的同性戀文化,讓公眾正確認識同性戀,尊重同性戀者的權利。
律師王秋實建議,推動婚姻權之前,可以試著推行同性伴侶制度。婦女權利活動人士李思磐提出疑問,認為中國異性伴侶都沒有制度承認,同性伴侶制度難以保證。
歧視帶來的傷害
參與北京街頭快閃表演的女孩表示, "現在公眾對同性戀的接納度已大大提高了,但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個群體還面臨很多權利問題。說'恐同殺死女同性戀'不是誇張,歧視和暴力給這個群體造成的傷害往往不為人所知。"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皮萊在"國際不再恐同日"警告:世界範圍內因憎恨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變性者而出現的犯罪行為在增多。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在工作中、學校和醫院存在著對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普遍的偏見和令人震驚的襲擊。
主張儒家憲政的學者秋風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主張提出了批評,認為這是"道德的反轉",是自以為進步的信念讓同性戀權益主張者具有了道德優越感。一些維權人士認為這類言論傷害了同性戀者的權益,他們廣泛轉發潘基文今天的發言:"一些人會拒絕改變,他們會以文化、傳統和宗教的名義來維持現狀。我尊重文化、傳統和宗教。這些永遠不可以為否認基本權利而辯護。"
今年「兩會」前,百餘同性戀者的父母曾公開呼籲修改《婚姻法》,實現同性婚姻權。今年4月,冰島總理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攜同性夫人約尼娜•萊茲多蒂訪問中國,同性戀權益人士積極進行活動。重慶一位女同性戀者的母親也給約翰娜寫信,讚揚她所取得的成就,並希望能邀請她去家中做客。但中宣部對媒體下達禁令,她的性取向在官方報導中沒有被呈現出來。
中國衞生部門曾發布調查,處於性活躍期的中國男性同性戀者,約佔性活躍期男性大眾人群的2%至4%,按此估算,中國有500萬至1000萬男性同性戀者。同性戀問題研究專家、青島大學張北川教授的統計數字為,中國大陸15歲至65歲的同性戀人數約在3000萬,其中男性2000萬,女性1000萬。一些同性戀權益組織認為,按照世界公認數據,即同性戀人口佔人口總數的4%~6%的比例,中國內地的同性戀總人數超過4000萬人。
作者:張平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