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只ST股,锁定"1元退市"!

重良社
2024-08-26



因公司股票收盘价持续低于1元,ST星源、ST贵人锁定“1元退市”。

3月4日,ST星源、ST贵人两只股票跌停。ST星源收盘报0.87元/股,已连续1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贵人收盘报0.78元/股,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按照交易所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据证券时报记者计算,即便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内涨停,ST星源和ST贵人股价也不能在20日“大限”前重返1元,由此提前锁定“1元退市”。

昔日A股运动鞋服第一股锁定退市


3月4日,ST贵人的股票价格再次跌停,报0.78元/股。值得注意的是,自2月1日公司股票价格首次跌破1元后,截至3月4日收盘,已经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根据相关规则,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交易。这意味着,即便未来3个交易日每日收盘涨停,ST贵人收盘价也无法重返1元,由此提前锁定了“1元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ST贵人成立于1987年,公司主要从事“贵人鸟”品牌运动鞋服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4年1月登陆A股市场,股票简称“贵人鸟”,成为中国A股运动鞋服第一股。


在上市后公司便开启了疯狂的扩张模式,先后涉足投资、科技、足球经纪业务、体育保险、运动项目管理、健身等领域;与此同时,高峰时期公司平均每天要新开3家实体店,实体门店数量一度超过5000家。


高速扩张后,2015年公司市值接近400亿元,其创始人林天福更是以190亿元的身家摘得“泉州首富”。


不过,疯狂扩张的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不断上升,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还出现下降。2018年至2020年,ST贵人连续三年亏损,被戴上了“*ST”的帽子。


2021年4月,粮食贸易流通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泰富金谷成为公司重整投资人。随后,以运动鞋服起家的贵人鸟便开始了向粮食贸易转型的道路。2021年,贵人鸟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


2022年公司再次出现亏损,当年实现营收21.08亿元,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0.09亿元。2023年9月,ST贵人称将逐步退出运动鞋服业务,以粮食业务作为未来主要经营发展方向。然而粮食业务的发展并不如意。


据ST贵人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5亿元,亏损幅度扩大。公司表示,亏损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公司所处的粮食行业和运动鞋服行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二是公司2023年度计提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对公司本期净利润的影响约-3.56亿元。


2月26日,ST贵人股价盘中涨停,但未能封住至收盘,收涨2.11%。2月27日开始,ST贵人股价转头向下,当日跌2.06%,此后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提前锁定“1元退市”。



ST星源锁定退市


除了ST贵人外,ST星源也提前锁定“1元退市”。


3月4日,ST星源股价跌停,报0.87元/股,连续19个交易日跌破1元。而在剩余的最后1个交易日内,即便公司股价涨停,也无法重返1元,由此锁定交易类退市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ST星源股价此前也出现连续涨停现象。2月20日,ST星源盘中上演“地天板”,收盘涨停,此后接连7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也连续涨停。3月1日,公司股价盘中最高冲至1元,但随后转跌,收盘跌停报0.92元/股。随着今日再次跌停,公司股票提前锁定“1元退市”。



作为深市“老五股”之一,ST星源主营酒店及物业经营、清洁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资。2015年5月29日,ST星源迎来巅峰,该日盘中触及17.06元历史最高价。此后,ST星源一路震荡走低,按最新价0.87元计算,不到9年时间,股价累计跌去约95%。


尤其最近几年,ST星源更是问题不断。2019年至2021年,ST星源连续三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20年至2021年,还连续两年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为此,自2021年5月6日开市起,股票简称再次由世纪星源变更为ST星源。


2023年12月8日晚,ST星源又发布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公告中,ST星源声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相关事项因重大违规担保及关联方资金往来未披露),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今年2月21日,ST星源又收到深交所关注函,不仅提示公司存在交易类退市风险,还表示已关注到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3年度业绩预告大额亏损、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存在被司法冻结和拍卖等事项。



问题不断下,ST星源这几年的业绩也是逐渐恶化。此前披露的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ST星源2023年预计亏损1.9亿元至2.2亿元,而2022年是亏损1.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至1.96亿元,而2022年是2.84亿元。



多家公司锁定退市


可以说,自中弘退成为第一家“1元退市”股后,因股价不足1元而退市的股票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拿过去的2023年来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元退市”个股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足有20只。再往前,2022年仅*ST艾格被“1元退市”,2021年则有7股被“1元退市”。


今年以来,*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已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不足1元而被摘牌。而ST鸿达则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不足1元,已收到了交易所下发的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书。


除了1元退市外,年内还有*ST博天和*ST新海,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退市。两者分别于2月2日晚和2月5日晚收到交易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事实上,在退市新规下,A股的退市力度正在加强。近年来,国内强制退市公司数量明显提升,但是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退市率依旧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内主动退市公司数量较少,而境外市场主动退市率较高。

  
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企业中申请主动退市的公司占比近九成,远远高于强制退市公司所占比例;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退市企业中,自愿退市公司占比也达到64%,接近强制退市企业的两倍。香港市场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的公司中,主动退市的占比略高。
  
相比之下,2020年退市新规实施以来,国内仅有23家公司主动退市、吸收合并退市或并购重组退市,占比17.83%,上市公司的“保壳”意愿依旧较高。
  
市场人士认为,从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要提高企业主动退市意愿,需要进一步降低上市成本,降低壳价值,同时提高上市公司合规成本,优化并购市场环境,明确主动退市规则。
  
首先,降低壳价值。在全面注册制下,A股壳价值有所下降,但是,田轩表示,借壳重组上市现象仍屡见不鲜,未来需要设置更为严格的标准,进一步提升借壳重组上市难度。郑登津认为,在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中,需要进一步降低上市成本,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发行效率,进而降低壳公司的价值,让“垃圾公司”没有存在的价值。
  
其次,提高维持上市成本。郑登津表示,需要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完善估值体系,确保企业股价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和业绩。当“垃圾企业”无人问津,其维持上市的收益也远小于所需付出的各类成本,自然就会主动退市。
  
最后,完善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田轩表示,中国规范类退市条件主要包括重大会计差错、虚假记载等。相较而言美国则更严格,如经营资产由于被出售、租赁、没收,或公司停止经营,或由于各种原因公司终止了其主要业务经营活动、权威性报告指出证券没有投资价值、公司违背了与交易所的协议、违背公众利益等。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国内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强化退市执行力度,使得企业选择主动退市。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也要为公司自愿退市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方案,形成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的整体规则体系。


▌本文来源:券商中国、东方财富网、证券日报

推荐阅读:


END

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好文推送,欢迎投稿,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或未注明出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内容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关于我们

关注特殊资产领域投资



 


扫码关注我们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良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