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封面及目录



摘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

理论逻辑、困境审视与推进路径


陆永胜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毛明娟,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呈现为精神生产—精神供给—精神消费的内在理论逻辑和路径建构逻辑,理论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使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价值观念和现实目标的合一。当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着多元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精神生活贫富差距大、精神境界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其根源是精神生产同质化、精神资源供给失衡、全民精神消费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优质精神资源生产、着力优化精神资源有效供给、努力提升全民消费能力,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序推进。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域下,探索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逻辑;路径建构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与实践指向


蔡娟,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中提出,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深远的历史逻辑,又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从理论渊源来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诉求。人的精神需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从历史逻辑来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任务。百年多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从根本上扫清中国现代化的政治障碍,挺起中国共产党探寻现代化道路的脊梁,到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石和物质基础,再到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色和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历史跨越;从实践指向来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自觉;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渊源;历史逻辑;实践指向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建设维度


曹典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新语境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必然之举。从问题意识的视角理解,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标的僵化倾向,是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研究最为基础的问题意识导向。从方法论的视角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认知逻辑。从学派建设的视角理解,打造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赋予了时代性使命。从实践逻辑原因的视角理解,进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逻辑需要。从研究成果的视角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是丰富的,而且还是多元的。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认知逻辑;哲学学派;实践逻辑



    经济哲学视角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生成


何乐如,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姜海波,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过程的钥匙。从经济哲学的研究视角切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的介入和唯物史观研究的深入是其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关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成果只能称之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相关问题的思考,不能称其为成熟的市民社会理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成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为马克思撰写《资本论》、表征资本主义灭亡逻辑做好了理论准备,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建设逻辑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还能为推进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经济哲学;唯物史观;中国式现代化


 流域生态“执法+司法”联动的法治逻辑、时空困境与优化路径

——以长江流域为例


朱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伦凤,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长江流域生态“执法+司法”联动可划归为提供建议型、共同办案型、案件移送型、联合会议型、便利诉讼型、监督引导型、辅助执行型七种类型。在生态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执法+司法”联动需以理念性逻辑、协调性逻辑、规范性逻辑为建构基础。从时空维度展开分析,发现联动实践中存在时序偏置、空间隔断的困厄,并基于这种困厄衍生出信息共享机制窒碍、法律主体角色含混的显性倾向。为契合流域生态“执法+司法”联动的法治逻辑表达,需要塑造流域生态执法、司法的多端联动法治理念;协调联通流域生态“执法+司法”联动的区域范围,并尝试规范设置联动主体间的治理边界,力避因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混同产生的制度逻辑错位。


关键词:长江流域;“执法+司法”联动;法治逻辑;时序偏置;空间隔断



双向FDI协调能否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赵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无锡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


摘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背景下,双向FDI协调成为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力。系统梳理双向FDI影响绿色发展的理论机制,利用耦合协调函数测度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双向FDI协调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双向FDI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双向FDI协调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双向FDI的促进作用在碳试点城市和中心区城市表现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本地城市的双向FDI协调发展可以提高邻近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基于此,建议继续坚持双向FDI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双向FDI赋能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长三角地区绿色转型。


关键词:双向FDI协调;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长三角



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合

 ——叶圣陶儿童文学的母语现代化重释


吴翔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莹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儿童文学语言特质内蕴于“儿童性”与“文学性”两个范畴中。叶圣陶的儿童文学语言探索融合了语言的工具性与思想本体性,在对内外资源的语言转换中,将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翻译文学融合为儿童文学语言的源头,推动了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母语现代化进程。考虑到儿童文学作家与读者“非同代人”的机制,叶圣陶力主儿童教育介入儿童文学语言传统的再造工程。由于“为儿童”与“为成人”的价值两歧,叶圣陶儿童文学语言实践从思想与语言的同一性中寻找平衡,着力于从跨代际的语言转换中创构儿童文学新范型。


关键词:叶圣陶;儿童文学;母语现代化;资源转换;语言传统



论黄蓓佳小说抒情艺术的嬗变


吴学峰,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黄蓓佳小说增强了社会现实书写,告别了浪漫主义抒情时代。然而她没有让小说抒情陷入萎缩或停顿状态,而是传承转化中国抒情传统里内化与符号化的艺术手法,以达到保存美感、隐喻情感与注释时代的效果。她在小说里描绘抒情主体由刻画耽溺于抒情的个人形象转向塑造主体间性突出的个体,强调宏大目标对主体召唤应努力与人的个体需求保持统一,契合呼应了中国抒情传统的社会性与道德性。黄蓓佳小说内化了她的生命体验与美感经验,融入了其对中国历史的有情反思与传统文化的孺慕之情,不仅能诗意诠释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还能生动演绎出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宏大价值意识,创造了富有人性温度、历史深度、文化高度与思想力度的抒情境界。


关键词:黄蓓佳;小说;抒情艺术;嬗变;境界


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规制与中国方案


李万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佳芮,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是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贸易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但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就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规制形成统一方案。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一般性规则难以约束各国单边主义立法,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带来壁垒。差异化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规制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过程中可能导致不同后果。面对金融服务贸易与监管机制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巨大需求与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存在的潜在风险,有必要寻找有效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方案,以便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金融数据的经济价值。鉴于我国对于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构建和参与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在处理好金融数据跨境流动与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则供给水平,以推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


关键词:国际经贸规则;金融服务贸易;跨境数据流动



论人脸信息的民事法律保护


方璐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永军,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人脸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类别,屡遭非法侵害,严重损害信息主体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对消解此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背景下,应当建构人脸信息在民事法律层面上的“强保护”模式:首先,应当对人脸信息进行明确界定,肯定其具有隐私与敏感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其次,在此基础上,根据价值判断,采用场景理论和动态系统论对不同场景下的人脸信息侵权责任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再次,应当剔除《民法典》第997条中“难以弥补”的措辞,调整“损害”为“侵害”,以适当放宽信息主体申请人格权禁令的要求;最后,个人信息处理者故意侵害信息主体个人信息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信息主体可以主张惩罚性损害赔偿;造成精神损害的,排除“严重”要件对人脸信息侵权责任承担的适用,同时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中“损害”“损失”进行法释义学解读,为信息主体行使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提供法律支撑。


关键词:人脸信息;法律属性;归责原则;人格权禁令;损害赔偿



治理创新越来越难?

  ——社区治理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


刘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明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治理手段和方式的层层升级并没有带来治理内容和理念的深度转型,相反,当“技术”和“治理”在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场景相遇时,治理实践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呈现出均一化与同质化的明显态势。透过各类治理技术,社区治理被打造为一个可供展示的领域,治理内容和过程愈发可控制、可预测、可回溯、可计算,社区治理的可视化重构和展示化形塑成为麦当劳化的内生机制。治理主体对治理技术创新和治理展示性价值的追求遮蔽了治理的真正目标,大量治理技术的盲目堆砌使治理陷入了形式化、内卷化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理性高扬的时代重新思考技术治理的限度,以多元参与的耦合结构培植技术嵌入治理的深厚土壤,从治理技术的外部植入走向扎根社区的技术在地化实践,超越“技术过剩、治理短缺”的治理创新困局,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技术与治理、形式合理性(工具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价值理性)的互动关系,使社区回归真实本然的治理状态。


关键词:社区治理;技术治理;麦当劳化;展示治理



“党社关系”视角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理路及其经验启示


陈毅,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政党主导型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很好地处理了党的领导动员和社会的支持认同之间的关系。基于“党社关系”的视角来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理路发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很好地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积极自主性,在调适中不断重塑良好的“党社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闯出一条既具特色又具共性的现代化道路。环顾世界,不少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所以遭遇挫折,就是因为缺少获得社会支持的权威政治力量的领导,难以实现社会解放和有效整合社会,发达国家也面临如何走出社会极化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对其都具有启发意义,即如何处理好精英建构和民众认同之间的关系。回到中国语境下,需要从时空流变维度,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从策略选择维度,处理好管理与疏导的关系;从主客互构维度,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从自我反思维度,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党的自身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党社关系;政党中心主义;使命型政党;社会支持理论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


钱小龙,南通大学未来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在国家政策要求、数字技术变革、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多重驱动下,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在理论层面,有了高质量发展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和路径创造理论的加持,能够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提供指引。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由行动目标、行动准则、行动主体和行动路径四个元素组成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模型,为开展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提供抓手。在实践层面,根据构建的行动框架模型,对法国和韩国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提供示范和佐证。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需要直面数字技术异化、优质资源不足、学校数据泄露等挑战,并从人机协同理念、资源供给机制、数据安全治理等方面来加以应对,从而落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依赖;路径创造



元宇宙背景下青年媒介化生存的审视与应对


马也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元宇宙”作为数字智能时代的高阶产物将深刻改变青年群体的媒介化生存状态,将引发青年媒介化生存的沉浸式转向、数字化转向和具身性转向。青年置身于元宇宙虚拟世界的同时会面临潜在风险,包括沉浸式媒介化生存中的脱实向虚风险、数字化媒介化生存中的数字安全风险以及具身性媒介化生存中的价值渗透风险。为更好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从健全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元宇宙空间治理;强化元宇宙使用指导,提升青年媒介素养;坚持虚拟与现实结合,赋能青年价值观塑造这三方面持续发力。


关键词:元宇宙;青年;媒介化生存;虚拟世界;价值观


封底






南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