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友情提示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论文核心观点,亦可点击目次及摘要的标题直接阅读全文。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原创成果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囿与纾解方略
杨国庆
 多重需求叠加下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战略思考
卢文云,王志华
 新阶段、新形势: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前瞻
黄海燕
 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走向与完善路径
王家宏,王茜,赵毅,陈华荣,郭树理,熊瑛子,辜德宏,姜熙,张大志

●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国逻辑与路径
李崟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推进路径
阚军常,翟哲,张宏宇
 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
张建会
 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陈元欣,陈磊,李震,姬庆,张强,杨金娥,邱茜,方雪默,李京宇,周彪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优化路径
赵亚男,郭蔚蔚,刘志云,李实
新视点

 高水平运动员行为预测的研究动态
周成林,王莹莹
 儿童体育素养的“图示化”测量与评价
 陈思同 ,赵雅萍

摘  要

 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囿与纾解方略

杨国庆

(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困囿、主要成因与纾解方略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面临多重矛盾交织叠加、改革任务困难重重、路径依赖依然明显、科技赋能水平不高、训练参赛风险增加等发展困囿。主要成因体现在:发展理念制约战略转型,发展方式阻碍结构优化,发展机制制约职业体育改革进程,发展模式影响竞技人才多元培养,发展条件阻滞科技赋能增效,发展环境限制国际话语权提升,等等。提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困囿的纾解方略: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示范引领效应;创新备战模式,全力完成奥运参赛办赛任务;创新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新型举国体制”综合效能;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体教融合育人新路径;创新科技引领,通过数字化转型启动竞技体育变革新引擎,从而推动中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多重需求叠加下我国全民健身发展战略思考

卢文云, 王志华

(上海体育学院)

     我国全民健身面临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需求,通过总结“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发展状况,基于未来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内外环境,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对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思考。认为加强重点人群体育健身行为干预、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体卫协同”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大力提升全民健身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是在多重需求叠加下全民健身发展的重点任务,应予以组织、政策、人才、科技、监测评估方面相应的保障。

新阶段、新形势: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前瞻

黄海燕

( 上海体育学院 )

     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战略前瞻。认为:“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总体进展超过预期,主要目标和量化指标完成率较高;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处于发展模式“混杂”、体育服务业主导、产业融合深入、主场效应突出、治理体系完善、消费需求爆发性增长等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国际外部环境不稳定、新旧产品服务迭代、社会人口结构变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等诸多挑战。从构建产业双循环格局、推动智能体育和数字体育发展、提升竞赛表演业能级、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消费新空间和新场景等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前瞻。

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走向与完善路径

王家宏,王茜,赵毅,陈华荣,郭树理,熊瑛子,辜德宏,姜熙,张大志

( 苏州大学;运城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 )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强大的法治保障、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需要法治规范引导、全面依法治国应补齐体育法治短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构成了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背景。体育法治要服务于体育发展战略大局、体育法治要为体育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体育法治要与体育政策良性互动、体育法治要融入体育治理过程指引了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战略走向。在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产业等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强烈,亟待补齐当前体育法治发展的短板。由此,应充分利用当前《体育法》修改契机,在外部充分接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内部充分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完善中国体育法治建设,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制度支撑。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国逻辑与路径

李崟

(上海体育学院

     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积极回应,也是提升我国体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选择。回顾我国体育体制机制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与改革逻辑,提出体育强国背景下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认为:群众体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格局,竞技体育管理、竞赛、训练等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体育产业供需两端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初显成效;在全面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根本保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主要方向,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是必要方式,积极稳妥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是重要支撑,理论创新和依法治体是强力保障。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推进路径‍

阚军常,翟哲,张宏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

     以冰雪运动发展的前期基础和现实短板为切入点,明确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形成战略性推进路径。认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存在冰雪竞技运动综合实力偏弱、冰雪服务供给质量不高、冰雪市场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冰雪运动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未来我国冰雪竞技运动的发展应:以开放为主线,均衡冰雪竞技项目发展;以共享为核心,满足群众冰雪运动发展需求;以标准为方向,强化冰雪产业服务创新;以疏通为基调,构建冰雪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

张建会

(中国人民大学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体育外交工作,需要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国体育外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确定体育外交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认为,应从以下6个方面推进我国体育外交发展:加强国际体育领域合作,支持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服务构建“双循环”,推进体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场外交,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推动体育人文交流走实、走深、走细,促进民心相通;积极践行多边主义,主动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深化体育领域双多边合作,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陈元欣,陈磊,李震,姬庆,张强,杨金娥,邱茜,方雪默,李京宇,周彪

(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梳理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宏观环境发现,未来大型体育场馆发展面临如下现实基础:①场馆供给数量进一步增长,但利用效率有待提高;②场馆基本服务进一步完善,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③场馆多元服务进一步拓展,但综合服务有待完善;④场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智慧管理有待加强;⑤场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但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大型体育场馆发展面临如下宏观环境:①国际体育赛事加速涌入;②科技助力场馆智慧化发展;③体育消费环境逐步改善;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场馆业务开展;⑤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①严控场馆建设规模,推广运营前置理念;②优化场馆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③全力推进场馆开放,提升场馆服务质量;④立足城市发展需要,抢抓国际赛事机遇;⑤推动评价体系变革,引导场馆科学发展;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降耗改造;⑦全面加强科技应用,加速场馆创新发展;⑧完善场馆服务场景,优化场馆服务体验。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优化路径

赵亚男,郭蔚蔚,刘志云,李实

( 天津体育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 )

      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主要由教育系统内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和体育系统内的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构成。依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结合日本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构建的经验,针对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优化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构想:构建融校园足球赛事体系、俱乐部足球赛事体系和融合赛事体系为一体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强化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赛事资源的整合,疏通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为振兴中国足球奠定基础。

高水平运动员行为预测的研究动态

 周成林,王莹莹

(上海体育学院

     大脑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交互作用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创刊 20 周年的 1 篇权威综述论文中,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Kathleen E. Cullen 教授认为,以往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关注感觉输入是如何转化为运动输出的,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运动信号在行为过程中也会影响感觉加工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感觉输入都来源于行为。这意味着预测行为的感知结果对知觉稳定性和精准的动作控制至关重要。那么,究竟大脑是如何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准确地预测行为结果的呢?本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展开了近 10 年的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行为预测优势主要源于与经验相关的运动表征,通过对运动表征的匹配加工实现感知与运动系统的交互过程。为了证实这一优势特征,笔者通过脑电图技术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在输入动作相关的感知觉信息后,额区诱发的 Theta 振荡表现出了运动表征匹配加工中的神经活动特点。并且,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从空间特征上发现了这种运动表征的匹配加工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央前回等运动区和颞中回等言语区。提示:①Theta 振荡可作为反映运动表征匹配过程的关键指标,这为监测和评价运动员的动作预测能力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②运动表征的匹配过程除了涉及传统运动脑区外,言语脑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对于提升动作预测能力的脑区靶点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儿童体育素养的“图示化”测量与评价

 陈思同 ,赵雅萍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山东体育学院 )

     儿童体育素养(Physical Literacy , PL)的测量与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 世界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近日 , 迪肯大学丽莎·巴内特(Lisa Barnett)等发表的 Development of a Self-report Scale to Assess Children’s Perceived Physical Literacy 一文介绍了适用于 4~12 岁群体的“儿童体育素养测评工具” 。该测评工具采用了“图示测评”方法 , 让受测者自我报告 , 根据测试结果对他们的感知体育素养(Perceived Physical Literacy)水平进行评判 。该测评工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认知 4 个维度 30 个指标 , 其中 , 身体维度 12 个指标 , 心理维度 7 个指标 , 社会维度 4 个指标 , 认知维度 7 个指标 。针对每个指标 , 研究团队设计了特定“相互对立”的一组图片 , 供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选项 。最后 , 根据儿童的选项结果进行定量评价 。儿童体育素养测评工具采用“图示法”的测评方法 , 是对“体育素养图示化”理念的积极尝试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测量的便捷性 , 还可以激发儿童参与测评的兴趣 , 减少“抵触情绪” 。此外 , 该测评工具适用人群的年龄段较广 , 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人群测试 , 并可用于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体育素养水平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 , 由于该测评工具的本质仍是“自我报告式”调查 , 在测试的准确性方面值得关注 。由于该测评工具还适用于幼儿人群 , 因此在对幼儿人群进行测评时需要进行相关说明 , 以帮助幼儿理解每组“相互对立”图片的内容和含义 , 准确地反映其体育素养水平 。对于我国学者而言 , 分析该测评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体育素养测评的科学性 ;在研发类似工具的过程中 , 考虑我国本土文化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尤为重要 。

推荐阅读: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总目录《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0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8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7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目次、摘要及全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公众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官网


网址:www.styb.cbpt.cnki.net

微信:stxb1959

电话:021-65506286

邮箱:xb@sus.edu.cn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200438

感谢您支持,欢迎您赐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