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黄实磊、吴翌琳|信任格局视角下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研究——兼论地区信任模式的作用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9-09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rem.cueb.edu.cn

https://jjyg.cbpt.cnki.net

信任格局视角下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研究——兼论地区信任模式的作用
黄实磊 吴翌琳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1期

► 作者简介:黄实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吴翌琳,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和信任结构变迁的现实背景,从信任格局视角研究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总体来说,个体普遍信任对个体创业存在正向作用,特殊信任没有正向作用。(2)当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为受限制信任模式时,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受到抑制,特殊信任表现出正向作用。(3)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个体特殊信任表现出正向作用;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得以体现,特殊信任呈现负向作用。(4)机制检验显示,个体普遍信任能够增加个体风险承担意愿,增进“圈子外”信息交流和资源获取,帮助个体应对交易复杂性;个体特殊信任有助于获取“圈子内”信息和资源,但会挤出“圈子外”交流、减少风险承担行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中国创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信任格局;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地区信任模式;创业

引用格式

黄实磊,吴翌琳.信任格局视角下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研究——兼论地区信任模式的作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11):104-124.


一、问题提出

创新与创业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体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源泉。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激活创业、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依据创业阶段理论,创业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涉及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的形成、创业机会的发掘和评估,以及创业机会的利用和执行三个阶段。创业过程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刻面临着信息和资源约束。现有研究从个体特征层面、社会嵌入层面和创业环境层面探究了创业的影响因素。随着研究的推进,更深层次的、嵌入文化或历史进程的非正式制度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创业逐渐成为学界的新兴话题。信任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核心,更是引起学界重视。信任作为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取向,代表了一方对另一方不会利用任何机会来损害自己的积极预期。信任不但有利于创业者的积极心理预期和风险承担行为,增进创业者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帮助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获取创业信息和创业资源,而且是简化交易复杂性、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机制,因而是创业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

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到信任本身存在内部差异。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基于信任格局视角,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于个体创业的经济影响如何?进一步,基于信任的嵌入性,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于个体创业的效应如何随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而变化?

二、创新之处

与以往研究比较,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基于信任格局视角考察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对于个体创业的差异化影响,丰富了信任与创业研究的研究框架和理论视野;第二,基于信任的嵌入性,考察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如何影响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于个体创业的经济效应,丰富了信任研究的研究视角;第三,基于社会转型背景,利用省份市场化指数,延伸考察市场化进程场景因素对于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与个体创业的关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社会转型时期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的经济角色的改变;第四,详细探究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影响创业的作用机制,并为之提供经验证据,深化了对于信任与创业的关系理解。

三、结论与启示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本文从创业角度系统评估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总体来说,普遍信任对创业存在正向作用,特殊信任对创业没有体现出正向作用;第二,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的作用会随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发生改变,如果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表现为特殊信任主导的受限制信任模式,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将受到抑制,个体特殊信任的正向作用会得到体现;第三,市场化进程是影响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作用的关键场景因素,市场化发展欠缺的地区,特殊信任产生了正向作用,但随着市场化推进,普遍信任将逐渐发挥正向作用,而特殊信任会产生负向作用;第四,普遍信任能够增加风险承担意愿、增进“圈子外”信息交流和资源获取,且有助于应对交易复杂性,因而有助于创业,特殊信任则同时存在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挤入效应能够增加“圈子内”信息交流和资源获取,挤出效应体现为降低风险承担意愿和减少“圈子外”信息交流和资源获取。

本文的研究回应了中国信任结构转型的有关文献,从信任格局视角探究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的经济效应、地区信任模式的作用和市场化转型的场景因素,为理解转型背景下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的作用带来了有益启示。本文的政策含义为:一方面,激发创业活力不但要注重正式制度的完善,也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要建立稳定的社会预期和共享的价值规范,完善分配公平体系,激励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夯实普遍信任体系建设的制度和经济基础;要推崇诚信意识,引领公众树立有利于普遍信任生成的价值观念,形成普遍信任文化。另一方面,长远来看,构建普遍信任是社会信任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但结合实际情况,普遍信任并不能完全取代特殊信任,特殊信任仍是对市场的有效补充。普遍信任的构建不意味着忽视或刻意排斥特殊信任,而是要充分考虑各地转型进程和文化差异,挖掘和发挥特殊信任的积极作用,以现代制度和观念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实现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的创造性转化。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1期第104—124页。)

  ※ 阅读提示 ※  


《经济与管理研究》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