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程翔等|中国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9-09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rem.cueb.edu.cn

https://jjyg.cbpt.cnki.net

中国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程翔 简苏尔·居来提 杨宜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0期

► 作者简介:程翔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简苏尔·居来提,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宜,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正向形成核心策源能力中心发展。本文基于科创策源能力的核心内涵,从科创基础、政策导向、科创投入、科创产出、科创开放5个角度设计36个三级指标,构建省级科创策源能力评价体系,运用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科创策源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与投入对科创策源能力的影响较大,其中每十万人研发经费权重系数最高,政策导向整体影响偏小,其中以财政政策为主的直接创新政策影响权重最低;(2)各省份科创策源能力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速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东快西慢;(3)科创策源能力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依赖性上呈现出全局空间正相关性,而局部空间上形成南部高-高型聚集和西部低-低型集聚

关键词

科技创新;科创策源能力;科创基础;科创投入;科创产出;科创开放;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引用格式

程翔,简苏尔·居来提,杨宜.中国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10):90-108.

一、研究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创策源能力作为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不断出现在政府文件和各大媒体平台上。科创策源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学术界还未有定论,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基本达成共识,即科创策源能力强调原始创新能力、成为创新策源地的能力。现有研究多从创新投入与产出视角出发探究科创策源能力的测度方法,往往忽略了知识溢出和政策效益对科创策源能力的影响,缺乏对科创策源能力影响因素的全面度量。以往研究大部分局限于特定省份、经济区,且多是对截面数据进行静态评价,缺乏全国尺度的历史纵横、系统全面的揭露,从空间视角对科创策源能力展开的研究更是空缺。

二、创新之处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在以往研究创新效率的基础上考虑科技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激励创新活动的政策效应,加入对外开放和创新政策维度,构建新时代(近十年)反映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定量方法与之相结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科创策源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图量化科创策源能力,通过二次加权合成科创策源能力综合指数;三是从空间视角对中国科创策源能力分布与时空演化展开研究,挖掘科创策源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科创策源能力的核心内涵,从科创基础、政策导向、科创投入、科创产出、科创开放5个方面选择36个三级指标,构建科创策源能力评价体系。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科创策源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并结合ESDA法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索。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纵横向档次拉开法的权重结果,科创开放与科创投入对科创策源能力的影响较高;(2)中国各省份科创策源能力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阶段性特征,各省份增速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东快西慢且差距逐年增大;(3)中国科创策源能力的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1)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创新政策效率。其一,在财政政策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财政补贴分配机制与审核制度,精准补贴具备科创策源能力的企业,加强财政政策对科创策源能力的转化水平,提升政策实施效率。其二,在人才政策方面,应从引才和用才两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畅通科技人才流动渠道。其三,在金融政策方面应加大对科创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鼓励并扶持科创企业上市,同时应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对科技原始创新、高精尖产业的投资。其四,在产业政策政策方面,应进一步发挥新兴产业政策的靶向效应,提升政策前瞻性,侧重政策质量,杜绝政策“一刀切”做法,避免产业同质化。

(2)加强科创中心建设,完善其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深化北京、上海、广东科创中心引领地位,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一方面,要求优势地区间加快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劲的科创策源发展合力,携手进步;另一方面,加强科创中心与邻近省市科创策源联动,根据自身发展选择优势方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科创策源新集聚格局。

(3)深化开放创新导向,加强国际科创交流合作。一是可从学术与科学角度,强化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创新主体融合外部思想、知识、技术、资源进行创新,做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二是可从技术与产业角度,推动相关地区科技自贸区的建设,充分利用贸易开放带来的技术、知识扩散,将其转化为中国科创策源能力提升的助推力,增强企业对先进技术知识的学习、吸收能力,使得贸易开放对各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创策源能力。三是可建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监测与评估评价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绩效管理,及时提炼并推广诸如“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成功范式,研究国际科技合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和路径。

(4)推进东西部合作,缩小科创策源空间分异。中国科创策源能力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到科创源区域协同共享,一方面,科创策源能力较弱的地区不仅要提高知识创造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还要为提高内部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加对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中部地区作为东西部地区的桥梁,应积极吸收东部地区的科创策源成果与经验,搭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平台,加强与西部地区在产业、人才、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帮助在科创策源后发地区获得知识和技术,在创新经济中实现追赶,促进创新空间的平衡。

(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0期第90—108页。)

  ※ 阅读提示 ※  


《经济与管理研究》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