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 雾都伦敦万人死于雾霾
七十年前的冬天,一场持续多日的雾霾夺走了伦敦1.2万人的生命,住院人数更是突破10万。这也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转折点。
开车也要领航员
泰晤士河边的英国首都,素有雾都之称。1952年冬天,特殊的气象条件导致雾霾多日不散、连续加重,最严重时能见度甚至只有0.3米。汽车只能以极低速度形势,甚至还需要卖票员下车步行在前方领航。
家门外的生命危险
1952年12月初的气温格外低,伦敦居民纷纷烧炭取暖。当年的取暖技术不比如今,大多数人依靠煤炭。每天都有1000余吨的燃煤颗粒物被排放入大气,湿润的大雾天气更是导致灰霾经久不散,有毒有害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
拯救生命靠口罩
政界一开始担心的是空中交通受阻,后来才注意到牲畜成批死亡。随后,儿童、老人、慢性病人受害的消息开始揪动人心。许多人开始佩戴口罩来减少吸入有毒的空气。
晕头转向出行难
不论体质如何,所有居住在伦敦的人都受到了雾霾的影响。即使没有出现呼吸道疾病,极低的能见度也让人难以出行。图为一名警察正在为一名晕头转向的骑手指路。
生活陷于停滞
伦敦的地面交通全面瘫痪,汽车纷纷被堵在狭窄的街道上,在人口密集的伦敦东部,人们甚至难以看到自己的脚尖。影剧院的生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观众们根本看不清舞台和银幕。
地铁成了救星
恶劣的空气倒是没有对地铁系统造成太大影响,许多伦敦市民都依靠地铁出行。这场雾霾持续了5天,最终靠一场大风吹散。不少亲历者表示,当时刮的风都伴随着令人作呕的碗豆汤气味。
痛定思痛治雾霾
1952年的严重雾霾,促使政界开始重视环境污染问题。1956年,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出台,多管齐下治理全国各大城市的空气品质。如今,欧洲城市的空气中已经不再有燃煤导致的硫化物刺鼻气味,但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及细颗粒物污染,依然是不容小觑的问题。
7 张图
1 | 77 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