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莱比锡书展—读者与作者的交会平台

2006年3月15日

德国每年定期举办两项大型图书博览会:一个是秋季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另一个是春季的“莱比锡图书博览会”。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是全球最重要的书商交易会之一,而“莱比锡图书博览会”则是读者与作者交会的平台。基于读者及出版界的大力支持,过去几年中,它已发展成为德国文学世界里的稳定支柱。

https://p.dw.com/p/87Gd
读书、写书、爱书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莱比锡作为“图书城市”有着长远的历史传统:具份量的图书机构、图书馆,以及重要的出版社,在此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当然也包括图书博览会。二战结束,德国分裂后,西德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书展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书商交易博览会。在民德主政时代,“莱比锡书展会”是东、西方书商及出版者的重要交易场所。

1989年政制转轨后,原东德的国家出版社关闭,仅剩下一些西德出版社的东部分社仍继续经营。作为书展重镇的莱比锡面临了生存危机。但1991年,莱比锡书展会重新起步,并获得成功。他们一开始就没采取跟法兰克福书展会较量的经营策略,而是自创品牌,例如由莱比锡图书博览会主办的“莱比锡阅读嘉年华”,这个活动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文学节庆活动。

15年后的今天,作为读者与作者的图书博览会,以及“春季图书节”的“莱比锡书展会”,已在“法兰克福书展会”之旁站稳了脚跟。莱比锡书展会的负责人齐勒说:“书展会期间,我们动员全市居民一同欢庆这个独步全球的图书盛会。这期间,由于我们不仅上演大型歌剧,同时也演出轻歌剧,无论是抒情诗、散文,是名家或新手,都能在这儿找到他们的舞台,我认为,这是吸引作家的原因之一,也是莱比锡书展会成功的秘诀。”

凡是去过莱比锡书展,领略过那儿的文艺氛围的人,立刻就能理解齐勒在说什么。年初四天展会期间,市郊所有最现代化的新展厅内,挤满了各年龄层的文学爱好者。小学生簇拥在各展摊周围;推着婴儿车的父母在展览大厅的通道上走动;读者们也有机会与国际知名的作家交谈。

晚上,为数众多的朗诵会散布各城区间:无论是书店、咖啡店、市政大厅,还是法庭上,处处都可听见朗读之声。今年的莱比锡书展,总共将举办大约1800次图书活动。如果看书展看累了,还可以参加舞会活动:今年俄裔德籍作家卡米内,每天晚上都将担任舞会中的DJ,因为标榜青春活力的莱比锡书展会,尝试以各种方式争取后继读者群。齐勒说:“过去几年,莱比锡书展会的工作重点及拓展计划,包括促进德语文学作品,特别是年轻世代的德语文学作品,也就是说,已有一系列的年轻作家在莱比锡起跑,例如英格∙舒尔泽。我们是以颁发‘莱比锡图书奖’、举办‘莱比锡朗诵之夜’以及其他书展会活动,来拓展这一计划。”

其中包括举办关于“有声图书”的各种活动。莱比锡是开展有声图书的先驱:七年前人们就认识到,图书市场中,拥有两位数年成长率的有声图书所具备的发展潜力。有声图书出版公司举办自己的展示论坛、有声图书之夜,及颁发“有声图书公众奖”等活动,已成为莱比锡书展会的传统;其他如漫画书及儿童图书等也是如此。齐勒说:“外国图书的参展率也逐年增高,例如中东欧作家的作品。这些国家及他们的出版社,资助作家参展,希望借助莱比锡书展,将中东欧的文学作品销往德语图书市场。”

多年来,莱比锡书展会将自己视为欧洲东扩后,沟通东、西欧文化的一座桥梁。参展作家在会中发表专文,以阐述自己的见解。书展会每年颁发一项“促进欧洲理解奖”,今年的得奖作家是乌克兰的安德罗霍维奇。他的著作在乌克兰“橘色革命”前后,为促成德国读者对该国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