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柬埔寨
2011年1月11日為致力於發展全球範圍合作的援助組織「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IZ)工作的彼得•博爾斯特爾(Peter Bolster)已經在柬埔寨生活了六年,他介紹說:「柬埔寨北部和西南部的許多地區根本沒有正常運行的電網」,只有首都金邊和幾個旅遊區才有正常運行的電網。
然而,在有電的地方電費極其昂貴。博爾斯特爾表示:「柬埔寨是全世界電價最高的國家之一。」原因是發電幾乎全部用柴油,而柴油必須按照國際市場價格,全部從國外進口。
用新能源取代柴油
因此,柬埔寨的一些地區試驗使用生物燃料,以部分取代昂貴的柴油,其中麻風樹被尤其看好。這是一種對生長條件要求不高的灌木,就是在不毛之地也能生長。從這種植物的果實中提取的油,可用於經過改裝的柴油機發電。一個試點項目已採用這種生物油,為大約380戶家庭供電。但是,「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的專家博爾斯特爾認為,對許多家庭來說,這種技術的成本太高。
對於未來的能源供給,柬埔寨政府寄希望於水力。第一座水電站已於2010年並網發電──儘管裝機容量很小。第二座水電站將在今年建成。博爾斯特爾認為,如果能夠在柬埔寨以及整個東南亞最大的河流──湄公河上興建一座大型水電站,就可以生產大量能源。但這一計劃要付諸實施,還必須得到湄公河沿岸中國、越南、泰國等國家的同意。他說:「對此,有發言權的國家太多」,所以難以很快達成一致。
基礎設施不足阻礙經濟增長
基礎設施差、電力價格高直接影響到柬埔寨的經濟發展。諸如紡織行業的許多企業寧可在鄰國越南投資,因為那裡的電力成本低得多,所以生產成本也低。
德國復興銀行的福爾克•卡爾(Volker Karl)指出,柬埔寨政府必須對國家電網進行投資,以根本解決電力問題。小型電站只有在並入國家電網後,才能把多餘的電力用來平衡供電的空缺。也只有這樣,小型電站才能贏利。但是,卡爾認為,柬埔寨政府缺乏在這方面投資的資金。
私人投資得不償失
對私人企業來說,把資金投入基礎設施的吸引力不大。由於柬埔寨平均收入水準低,投資者幾乎不可能通過出售電力收回投資。彼得•博爾斯特爾認為,大多數柬埔寨人根本買不起昂貴的電。他說:「許多柬埔寨人每天靠一美元過日子。他們哪裡有錢來支付每度一美元的電費呢?」
作者:Philipp Bilsky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