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馬英九訪中落幕 台灣學者怎麼看?

杜宗熹
2023年4月7日

馬英九12天的首訪中國行告一段落,究竟兩岸學者專家、台灣政府和中國官方媒體如何看待這次訪問?

https://p.dw.com/p/4PoFq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3月27日起率團首訪中國,圖為他在上海浦東機場下機時(資料照)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3月27日起率團首訪中國,圖為他在上海浦東機場下機時(資料照)圖片來源: Ma Ying-jeou's office/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前總統馬英九週五(4月7日)結束12天的中國首訪並回到台灣,這趟融合了祭祖與交流活動的行程,在海內外引發高度關注,但也產生了一些爭議。

馬英九週五從上海返抵台灣桃園機場。他在機場向媒體表示,這次到中國祭祖,是他多年的心願,而這趟旅程下來,他發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媒體評論所說的:「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

馬英九說:「我用實際行動證明,堅持『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彼此尊重,和大陸就可以有共同政治基礎,可以儘速恢復交流與對話,這樣最符合我們台灣民眾的利益。」

他還說,他很憂心兩岸當前的情況,執政者持續將台灣帶入險境,未來就是和平與戰爭的抉擇。「我會在民間繼續努力,讓台灣能有真正和平與安全的未來」,馬英九補充說。

DW為您整理對馬英九此行的多方說法,看看兩岸學者、台灣政府和中國官方媒體,是如何看待這次馬英九的訪問。

王滬寧未出面

馬英九一行在週日(2日)結束湖南的祭祖和相關行程後,週一(3日)搭機抵達重慶,除了參觀景點外,也與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會面。這是馬英九此行首位見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也是首次見到中國副國級(副國家級)領導人。

隨後,馬英九一行週三(5日)抵達旅行的最後一站上海,當日也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和舉行晚宴。這是馬英九此行見到的第二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與袁家軍在中共黨內的級別相同。

但由於負責對台事務,屬於中國國台辦上級領導的中共第四號人物王滬寧,最終並未與馬英九會面,所以馬英九此行並沒有見到中國正國級(正國家級)領導人,被外界認為留下遺憾。

先前有不少媒體猜測,按照過去慣例,身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的王滬寧,應該會在行程的最後階段,在上海藉機與馬英九會面,但王滬寧最後並未出現,而是由國台辦主任宋濤負責代表中國官方為馬英九餞行,被視為規格低於2005年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首訪時。此外,外界也猜測,王滬寧未現身,這是否仍與馬英九在中國多次說出中華民國等「敏感詞彙」有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最終並未出面接待馬英九一行,圖為王滬寧今年2月10日在北京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資料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最終並未出面接待馬英九一行,圖為王滬寧今年2月10日在北京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資料照)圖片來源: Yin Bogu/Xinhua/picture alliance

針對王滬寧最後並未出現,不願具名的中國學者李教授(化名)向DW表示,他認為,外界對馬英九這趟行程的期待過高,想要馬英九一次訪問就解決兩岸多年的政治紛擾,本來就不可能。

此外,由於馬英九這次行程不是政治談判,也不是簽署政治協定,也不好與連戰當年的訪問做比較,「既然是祭祖,就用祭祖的尺子來衡量」,李教授說。

隨馬英九出訪的台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告訴DW,他亦認為將馬英九與連戰當年的訪問做比較並不合適,因為雙方的目的不同,「而馬英九能做的,就是突破這個像徵性的政治,這剛好也打中大陸現在要的(東西)」,他說。

宋濤在上海為馬英九餞行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週四(6日)在上海為馬英九餞行。宋濤表示,馬英九此行對促進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希望兩岸同胞多交流、常來往,大陸將為此創造條件、提供便利。

宋濤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家裡面的事商量著辦,都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決不能讓外人插手。他說:「絕不能容忍台獨分裂行徑,勾連外部勢力搞台獨注定失敗。」此外,他還主張「兩岸同胞要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光」。

馬英九表示,這次到大陸祭祖、交流,深切體會兩岸應珍惜「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在此基礎上恢復交流,避戰謀和。

據馬英九辦公室新聞稿,餞行晚宴辦於上海黃浦江的遊艇上,席間宋濤更拿出一本相當厚實、精緻的精裝書,將馬英九12天訪問的精華照片製作成集錦,每一張照片都附上了日期與圖說,記錄此行點點滴滴。

中國官方還特別為馬英九準備了特殊的江邊燈光秀和煙火秀,背景音樂更是為馬英九特別創作的《浦江追夢》,由上海市立交響樂團演奏;馬英九聽了表示曲調非常浪漫。

李教授認為,這樣的餞行晚宴雖然不是最好的完美結局,但從禮數上來說也是夠的。「如果不是善意,宋濤也不用特地(從北京)飛到上海餞行,由地方招待就好了嘛」,他說。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3月30日在湖北武漢會見馬英九,4月6日又在上海舉辦餞行晚宴,圖為雙方在武漢會晤時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3月30日在湖北武漢會見馬英九,4月6日又在上海舉辦餞行晚宴,圖為雙方在武漢會晤時圖片來源: Ma Ying-jeou Foundation

台灣學者看法

針對馬英九訪問中國的行程,DW邀請了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和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於北京時間(台北時間)週四晚間8點,在DW推特空間「爭鳴」節目中對談,為讀者提供獨家內容,這裡也為大家做精華摘要。

左正東在DW「爭鳴」節目中表示,馬英九這次提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紀元和總統頭銜,這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在中國的官方媒體和文件上都是敏感詞。但這次利用馬英九訪問的機會,可以將這樣的說法帶到大陸,顯示中華民國政府仍存在於台澎金馬且有效統治,這是「很振奮的事情」。

此外,左正東也認為,此行可消弭中國對台灣的負面情緒,透過中國對馬英九熱情接待產生正面情緒,開啟善意的循環。不過,由於距離台灣大選還有10個月,加上馬英九不會參與2024年大選,所以可能不會直接影響選情,但這仍影響台灣民眾和政治人物未來如何看待「九二共識」,因此「會對國民黨有直接影響」。

沈有忠在DW「爭鳴」節目中指出,台灣人大多可以理解馬英九以個人身份,基於人道的立場去祭祖,但若是用前總統的身份,就會有很大的爭議。他說,馬英九2008年在選舉時,曾主張台灣人的未來要由台灣人來決定。如果他是用前總統的身份去中國,可能在台灣社會內部會存在很大的爭議,也跟台灣主流民意不同。

沈有忠說,從時間點上看,台灣的邦交國宏都拉斯剛被挖走,北京官方對於中華民國的國際生存空間,「才給予一個重擊」,因此很多人對於馬英九去將祭祖,並不是這麼「舒服」。他還提到,馬英九在中國參訪的地方,多半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景點,但為何只挑選這段時期的景點,台灣內部對此也有不同聲音。例如為國共內戰犧牲的數百萬將士為何不存在這趟行程中,也存在爭議。

廖元豪對DW表示,馬英九此行雖然只是象徵性,「但對中共來說是有意義的,除了面子、也包含信任」,因為馬英九說的中華民國,「並不是想要永遠脫離(九二共識)的那個中華民國」。

他舉例,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當年也說過很多次統一,但很難得到中共完全的信任,現在的民進黨更難得到中共的信任,但馬英九可以;他跟對岸可以建立這種信任亦給中國面子,而對台灣而言,「裡子沒有變,甚至比以前更可以講中華民國」 。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3月28日在南京中山陵題寫「和平奮鬥,振興中華」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3月28日在南京中山陵題寫「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圖片來源: Ma Ying-jeou Foundation

中國反應正面

在中國學者方面,台灣《聯合報》週二(4日)報導,上海台灣研究所學者倪永傑指出,如果從長遠歷史看,馬英九此行影響很大,是改變歷史的重要步驟。如果未來有兩岸談判或政治協商,站在台灣角度而言,馬英九此行將累積談判籌碼。

倪永傑認為,馬英九此行展現了「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他的提法從政治現實到法理現實完全站得住腳。馬英九在行程中引用中華民國憲法,稱大陸也是中國一部分,這是正確的。整體而言,馬英九符合《中華民國憲法》規定。

倪永傑說:「不要低估馬英九大陸行的意義,我認為還有10年,20年的影響。」

中國央視週四(6日)在其最重要的晚間7點《新聞聯播》節目,報導了馬英九大陸行的新聞回顧,並形容這趟旅行是「多維度感受大陸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脈動,瞭解真實、立體、全面的大陸」。

《新聞聯播》指出,11天的大陸行給馬英九留下了深刻印象。該節目還引述了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在武漢會見馬英九一行時的致詞,充分肯定了馬英九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發展兩岸關係作出的重要貢獻。

不過,央視的報導避談了馬英九所提的「中華民國」相關詞彙。

上海官媒《東方報業》旗下的澎湃新聞週四(6日)發表評論說,馬英九回鄉祭祖彰顯的是兩岸民眾具有共同的中華民族傳統、資產及文化根源。

李教授向DW解讀,《新聞聯播》標題用的是馬英九「首次」訪問,代表未來馬英九仍可能再次訪問中國,以後馬英九跟中國官方或民間之間,也許會變成「常來常往」,「以後還有百尺竿頭,更近一步的空間」,他說。

中國國台辦週四晚上在上海黃浦江遊艇上,為馬英九一行舉辦餞別晚宴,圖為上海外灘資料照
中國國台辦週四晚上在上海黃浦江遊艇上,為馬英九一行舉辦餞別晚宴,圖為上海外灘資料照圖片來源: Hector Raramal/AFP

台灣政府批評

台灣中央社週五(7日)報導,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從美國洛杉磯返台前,與記者茶敘時表示:「現在已經是2023年了,他(馬英九)這個論述應該是在1970年代的論述,這個講法跟現在環境是有些差距的。」

蔡英文強調,以當前情境來看,「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兩岸互不隸屬是一個很清楚的事實」。

蔡英文表示,處理兩岸議題的最高目標,就是要確保台灣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也要確保台灣人民的人權,並希望盡其所能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美國洛杉磯表示,馬英九的說法是1970年代的政治表述,圖為她在4月6日在洛杉磯參加僑宴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美國洛杉磯表示,馬英九的說法是1970年代的政治表述,圖為她在4月6日在洛杉磯參加僑宴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Handout/REUTERS

台灣中央社週四(6日)也報導,台灣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在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中共操控馬英九訪問、刻意影響兩岸關係、擾亂台灣社會氛圍;馬英九是卸任元首,迄今仍接受政府各項禮遇,這次赴陸祭祖、參訪,言行動見觀瞻,「陸委會責無旁貸地持續在關注與提醒馬前總統」。

詹志宏說,中共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馬英九附和宣稱《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試圖連結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卻忽略中共一向是運用「一個中國原則」作為併吞台灣、消滅中華民國的依據。

他說,在北京定義不斷發展下,「九二共識」已與「一中原則」、2019年「習五條」的兩岸同屬一中、謀求統一,以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一致的,中共的「一中原則」定義裡,完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

詹志宏回應媒體提問時指出,馬英九在對岸談所謂「一個中國」時,必須要先說清楚其定義是什麼,不是含糊地、籠統地去連結兩岸關係。

台灣:現總統出訪美洲 前總統飛往中國大陸

是否只有馬英九?

馬英九訪中行程結束,但對兩岸人民來說,仍有很多根本性的政治問題無法解決。

沈有忠在DW節目中表示,馬英九在這趟旅行中有做出他的努力,「但北京不一定會給予承諾」,例如「中華民國」相關詞彙在《人民日報》和央視等都被消音處理,馬英九此行變成一個「自彈自唱」的過程。沈有忠表示,仍然希望中國官媒可以把馬英九的立場完整報導出來,「這不是為了坐實『兩國論』,而是雙方可以去尊重存在的事實」。

廖元豪則向DW表示,「我本來覺得馬英九的目的是象徵性地確認『九二共識』,並且只是一個破冰船」。他說:「就是馬英九來走走,默認我們前總統可以來中國。」不過他也指出,有一點比預期的好:馬英九說了許多以前不太可能被中國官方接受的話語,但現在卻似乎都在容忍範圍內。

對此,左正東在DW節目中表示,從過去兩岸交流的經驗來看,「真心想要改變台灣或是大陸,是很挫折的」。因此,他希望未來雙方的交流,是能在沒有政治壓力的狀況下,「自然而然的發生跟成長」。

廖元豪也說,未來外界應該關注的是,以後台生、台商甚至和歌手到中國大陸去,是不是有更多的表述空間,「會不會為了說錯幾句話就要被出征」?他認為,未來各界應該觀察的是:「中共是只給馬英九一個人表述的空間,還是說普通的台灣人也有更多的空間?」

(綜合報導)

DW採訪的學者認為,馬英九此行有助於和緩兩岸軍事對峙和緊張,圖為兩岸軍事對峙示意圖
DW採訪的學者認為,馬英九此行有助於和緩兩岸軍事對峙和緊張,圖為兩岸軍事對峙示意圖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