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學生自殺事件頻繁 憂引發連鎖效應

子雋2016年3月20日

近日,香港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學生輕生主要受學業壓力及情緒問題影響,有學者及教師認為情況並不尋常,擔心當下社會氣氛及媒體渲染報導,形成連鎖效應。

https://p.dw.com/p/1IGWW
China Studentenproteste in Hongko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Hofford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去年9月至今,香港媒體共報導20多起學生自殺個案,主要是中學生及大學生。據報,學生選擇輕生出於不堪學業壓力,或情緒受到困擾。鑑於本月初再度接連發生不幸事件,才引起香港社會廣泛關注,更擔心悲劇風氣會蔓延。

學民思潮前發言人、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張秀賢曾經患上抑鬱和焦慮症。他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數年前出任學民思潮發言人期間,因為工務繁重、加上朋友離世等私人問題,令他有感壓力"爆煲",情緒大起大落,更一度產生輕生念頭。"當時我瘦了10公斤、有幻聽、經常睡不了,後來主動求醫,證實患了抑鬱和焦慮,結果持續求醫一年半,才慢慢好起來。"而校方從傳媒報導得知他的情況,主動建議他轉介公立醫院精神科求診。

張秀賢說,雖然自己非學業壓力而觸發情緒病,但在校園內也感受得到時下大學生的壓力。"現在整個競爭文化很劇烈,感覺就是校園內無了期競爭,小學、中學要競爭,到了大學也要爭取交換生計劃、實習機會和好成績畢業。早幾年前輩還說念大學可以輕鬆一點,現在根本不行,同學生病了也不敢缺課,計算出勤率也很嚴格。"

學業壓力大 小學生評估變過分操練

"求學不是求分數"曾是香港政府大力宣揚的口號,但過去十多年來,香港教育制度連番改革,加上當前香港競爭激烈環境下,家長望子成龍,為求子女"贏在起跑線",報讀學前幼兒班丶學習琴棋書畫,每年也不乏家長學童排隊爭奪名校學位的景象。如斯氣氛下,對學生造成無形壓力。

此前,大批家長批評給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全港性系統評估測試(TSA),導致學生過份操練造成壓力,並在社交網站發起大規模取消TSA行動及提出罷課,最終香港教育局成立檢討委員會,提出減少試題及操練、邀請部分學校試考,惟當局未有計劃取消考試,事件至今仍有不少爭議。

本身是中學教師的香港教育人員專業協會教研部主任張銳輝認為,香港教育制度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新高中學制下,過去學生面對兩次公開考試,轉為"一試定生死"決定晉升大學的命運,而大學改為四年學制後,學生程度差異增加,使得學校逼迫學生。"中學面對收生不足及減少班數的情況,學校為求生存,也得要在學術上做出成績,因此壓力或從辦學團體和校長,再轉到教師和學生身上。"

社會矛盾世代相爭 年輕人感無助

張銳輝又指,當下香港社會充滿矛盾與郁悶氣氛,間接也影響學生情緒。"經過雨傘運動、旺角騷亂事件,令普遍年輕人產生本土想法,覺得不被尊重,因而感到失望丶反叛。加上世代矛盾,部分父母仍覺得子女升讀大學,要修讀工商、金融等在香港較吃香的科目,如創意產業等就覺得沒那麼理想。年輕人想去參加邊旅遊邊工作(Working holiday)這類項目,長輩也未必認同。"

面對學生自殺頻繁問題,香港立法會周三(3月16日)向政府提出緊急質詢,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學生自殺可能涉及疾病、家庭、感情等問題,原因複雜。當局已推出五項措施,包括成立專責委員會分析學生自殺成因,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到校舉辦講座丶成立團隊到校支援等。

教師促增校資源 學者籲解青年出路

不過,張銳輝認為,當局只是作"救火式"回應,未能治本,連治標成效亦存疑。他認為,作為老師才是與學生關係最密切,輔導支援有重要角色。然而,現時教職員行政工作繁重,因此他促請政府增撥資源予學校增聘教師,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空間關顧學生。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接受德國之聲時則指出,2015/16學年前六個月已有超過20宗學生自殺個案,並不尋常,亦反映現時對學生情緒支援工作未必奏效。而傳媒處理學生自殺新聞的手法,網上渲染的報導,或會造成反效果,社會氣氛差也有影響。"他認為,但要治本的話,就得解決青年人出路問題,減低他們的無助感。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